【廣告】
古建筑施工對技術的要求,對于風化不嚴重的露天物,要改善保護環(huán)境。對風化嚴重、沒有辦法保存的物,才可以使用防護材料。防護材料的使用要明確主要避免哪幾種風化營力,提出保護后要達到的主要指標,并要求材料無色、透明、不反光、不酥堿、化學穩(wěn)定性好、滲透能力強,具有抗風化能力,有一定固結強度等。
古建筑施工需要的材料。柱礎與石質:柱礎是柱腳上面墊的一塊石頭,用以維護柱腳。柱礎有種種方式,并可雕上多蒔花紋和圖案。石質是柱腳底下,柱礎下面一種墊狀構件,木制的稱為木質,銅制的稱為锧,石制的稱為石質。
古建筑修繕原則一直是“修舊如舊,以古為師”,盡可能保留文l物建筑原貌。這樣一來,有些時候會不可避免使用明火,可燃材料。因此,在修繕施工期間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古建筑群中的修繕工程,應在四周筑墻隔離,修繕中所需要的易l燃、可燃材料,應遠離施工現場和古建筑群;施工中產生的木屑、貼金紙等可燃材料,應及時進行清理。
古建筑單位的電氣安裝工程,須由實踐經驗豐富、技術力量雄厚的電氣工程部門承擔。安裝工程結束后,須經供電部門和消防監(jiān)督部門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通電使用。
古建筑內集中的庫房、展室內的電線,必須穿管敷設。照明應用60瓦以下的白熾燈泡,并安裝在支架上或吊裝,同時安裝防護罩,嚴禁使用日光燈照明。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模仿傳統(tǒng)建筑,外觀基本上反映傳統(tǒng)建筑的主要特征,結構、材料、施工技術方面均反映近現代建筑主要特征的建筑。
整體設計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體設計的..步,一般來說可以采取園林布局和軸線布局兩種方式。園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的一種重要設計形式,中國傳統(tǒng)建筑對山水有很強的依賴性,園林布局有繞山繞水和穿山穿水兩種。
繞山繞水是將山水作為建筑布局設計的中心,建筑物環(huán)繞在山水的周圍,這種設計的典型便是頤和園,這種設計的精妙之處就在于整個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機聯系,游人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觀的中心。
軸線布局
這種古建筑的布局形式就是在建筑物的中間用道路或者是建筑形成一條中軸線,在軸線周圍依次布置相關建筑。
這是仿古建筑中.常見的一種布局形式,故宮、太廟等很多古建筑都是采用了這一布局形式,橫店影視城等現代仿古建筑區(qū),都是采用的軸線布局設計,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強的返古感。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開始建筑的細部設計,細部設計是仿古建筑設計的靈l魂,可以讓整個建筑形象豐滿,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建筑形式設計
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形式分類明顯,主要有院、塔、亭和殿等,建筑形式設計步驟主要便是參照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主要形式來進行仿古建筑的細部構造設計,其核心便是將各種傳統(tǒng)設計元素有機整合,確立一種主要設計形式,再在當中加載其它元素。
中國古建筑組群大多以庭院為組合單位:單體建筑沿周邊布置,圍合成中間的庭院。這樣的庭院整體風格是內向的:內部開敞而富于變化,外觀較封閉。按照中國的封建禮制觀念,庭院強調中軸對稱布局,以突出主體建筑,并求得整體的平衡。
正是由于這種理念,古代建筑的單體建筑形式也是高度統(tǒng)一,無論是宮殿、寺廟、住宅等,不論其規(guī)模大小,外觀體形皆由臺基、屋身和屋頂三部分組成。這些特點難免l單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古建筑的多樣性,而古代建筑師則從建筑組群沿軸線作多層次的縱身布局,從而使庭院變化豐富多彩的。
在古代園林的設計中這些特點并不明顯,原因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以“師法自然”為原則,極盡自由靈活之能事。這才有了現在我們熟知的各式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