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釣魚基礎知識點
1、沒頓口,陰漂
一般情況都被認為是魚口輕,開口不飽滿,才導致有魚吃餌沒頓口,浮漂逐漸往下陰,這是原因之一;
還有一種原因是線組太粗,浮漂太小,導致上浮力小,主線在水下會存在彎曲,魚兒吃餌反應到浮漂的信號就是陰漂,解決辦法是換吃鉛大一些的浮漂或者換小號線組。
2、蟲餌怎么調(diào)漂
冬季釣魚用蟲餌比較多,但是很多新手不明白怎么調(diào)漂,其實很簡單,蟲餌很輕,絕大多情況下可以選擇調(diào)幾目釣幾目或者調(diào)平水釣1、2目。
3、沒風走漂
相信很多人遇見過這種情況,原因之一是有水流;
二是水下不平坦,有斜坡;
三是鉤子沒到底,水下魚群活躍,常會泛起水流;四是浮漂吃水。
相對應的解決辦法是大漂重鉛、嘗試雙墜釣、傳統(tǒng)釣;
水底不平坦可釣離底或另尋釣位;魚密度大可以選擇釣離底,把魚往上層誘;浮漂的質(zhì)量很重要,吃水嚴重不可用。
4、子線纏繞
子線纏繞在一起很麻煩,嚴重時還會打結(jié)系扣,不換吧上魚很容易切線,換了吧又麻煩浪費子線。其實解決這種情況很簡單,可以在綁子線時在兩個子線扣處加一個塑料軟管分開,或者在拋竿的時候一只手捏住一根子線,拋出去后子線也是分開狀態(tài)。
鉤釣鯽法
鉤對于休閑釣的愛好者來說,是個使用較為普遍的實用技法,大家對此并不陌生,而且因其使用方便,中魚率高,操作簡單,深受廣大釣友的喜愛,磯釣竿在這方面極為合適,不但能博大魚,更能兼故小型魚,其適用范圍較傳統(tǒng)海竿更廣,這里介紹一下鉤磯竿釣鯽的方法.
1.要求:磯竿要竿尖稍軟些,2--5號竿較適合,主線2-3號線,100--150米即可.
2.鉤制作,現(xiàn)有的商品鉤都較大,不太適合本法,因此需要我們自已動手制做,對于鉤來說,我自已一般用袖鉤4號倒刺鉤,或3號伊勢尼倒刺鉤及千又0.5號倒刺鉤.腦線用細軟的多股線或者火線較好,腦線長度8--12cm,一組4--6枚鉤,可以齊鉤,不留飛鉤,即用25cm線兩頭栓鉤,用兩線對拆,留1公分系扣,便完成一組4鉤,若用三線對拆,即為一組6鉤,長度為10cm齊鉤,可跟據(jù)實際情況,確定鉤數(shù).
3.組裝方法,主線穿過空心墜,系連接器一只,用連接器連接鉤,這作做主要是方便換鉤,這點很重要.
4.餌料,即我們平時所使用的糟食,加入一些商品鯽餌,也可加入鯽魚香精及各種添加劑.以入水10--20分鐘全部化開較好.
在大風中垂釣二法
在風力較大時垂釣,可采用下列二法:
1.釣鈍法:因風力較大,浮漂在水面上被風吹得飄忽不定或隨風移動。為了釣餌著底,浮漂不易移動,可采用釣鈍法。方法是將浮漂上移,使漂的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斜著,任風浪來回擺動,當浮漂成直立或平躺在水面時,立即提竿,便可得魚。
2. 釣“抬頭”法。就是使釣餌懸在距水底3厘米處的水中。特點是目標明顯,由于水面浪的擺動,帶動了釣餌在水中的晃動,使死餌變成了活餌,似提竿逗釣法,誘魚上鉤。
早春,釣小水面要優(yōu)于大水面,因小水面窩風,水體不受什么風吹浪打的影響,在陽光照射下,易于聚熱,水溫上升快,魚兒會更活躍;小水面一般水質(zhì)肥沃,在氣溫相同的條件下,肥水水溫高于瘦水;小水面魚的密度相應大一些,從多魚兒的游動,既容易使水質(zhì)變渾,增加水色的隱蔽性,又能使魚兒進入興奮狀態(tài),刺激魚兒咬鉤,提高上鉤率。
打過窩后,若是早春時節(jié),鯽魚得半小時后方能慢慢聚集到釣位上。到了仲春和暮春時,只要10分鐘便會快速地將魚引來,故有早春“食等魚”和暮春“魚找食”之說。
好釣點后,就要先撒誘餌將魚引來。為使誘餌集中,盡可能用撒窩器把碎米輕撒在釣位上,做好記號。有時候釣點上水草很厚不容易下鉤,但又可以看到有魚兒活動,可將草挑開一點,洞口有小碗大即可。自然形成的間隙叫天然窩子,不要刻意去改變,往往近岸釣起的大鯽魚正是從這不起眼的草縫里釣起的。為提高上鉤率,可多做幾個窩子,誘餌一次不要撒的過多,過多讓魚吃飽了,反而不會積極地咬鉤,也就失去了誘魚的目的。
早春水還較涼,鯽魚剛度過寒冷的冬天,還需大量補充蛋白質(zhì)。素餌在早春的垂釣效果還不很理想。而使用細如火柴梗的紅蚯蚓和鮮紅的紅蟲更能投鯽魚所好。下鉤之前選擇合適的釣位尤其重要,釣位選擇好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鯽魚有集群活動的特點,喜歡在草叢、蘆葦、蒲草、木樁、亂石中游弋覓食,所以盡可能選在這些地方做釣位。
誘餌使用碎白米加點白酒或香蕉香精浸一下悶幾天,使其香味被碎米吸收,誘鯽上窩很快。因為米碎,它一時半時很難被魚吃完,加之再適當補窩,更能留住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