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下面介紹毛巾在火災中的用途:
一、廚房內發(fā)生煤氣管道或液化氣管道漏氣起火時,用濕毛巾往火苗上迅速按壓,火即滅;或者廚師炒菜發(fā)生油鍋起火時,迅速用濕毛巾蓋在鍋口上,火即熄滅。
二、建筑發(fā)生火災,當處在上面樓層的人被火圍困而不能撤退時,可開啟窗戶,用搖動毛巾的方式以示室內有人,作為一種呼救的信號;或者把多條毛巾結成繩索,可以代替安全繩脫離困境。
三、在火災環(huán)境中,一條毛巾可以頂一個防毒面具,秘密在于毛巾具有防煙和隔煙的功效。
試驗證明,在濃煙的場所,用折疊8層的干毛巾可以濾掉10%~30%的一氧化碳,3~4分鐘內濾煙率約60%;或者將干毛巾折疊寢濕后再擰干,這樣濾煙率還會更好一些。但是,由于火災現場煙的顆粒大,附著在毛巾的網絡上,它的透氣能力也會隨著時間的延續(xù)而降低。
因此,正確防止煙塵和有毒氣體從口鼻吸入,并保證呼吸通暢的方法是:將干毛巾折成8層或者將干毛巾折疊寢濕后再擰干捂住口鼻,這樣吸入的煙塵和有毒氣體最少,呼吸也順暢。
常閉防火門與常開防火門有何區(qū)別呢?
常閉防火門在平時呈關閉狀態(tài),有人員走動時需要推開。常閉防火門這種開啟狀態(tài)存在一定的缺點,由于防火門安裝的地方通常是人員經常走動的通道,造成了一定的矛盾。特別是大型商場內人員流量大,如果在其內部的疏散樓梯間設置常閉式防火門,由于開閉頻繁,防火門很快就會損壞脫落,從而起不到防火作用,形成火災隱患。
常閉式防火門能夠在發(fā)生火災時,有效延緩火勢和濃煙向樓梯間、消防通道蔓延,為人員疏散贏得寶貴時間。因此,要保持常閉式防火門處于常閉狀態(tài),絕不能圖方便將之打開,或為了防盜將防火門上鎖。
我國古建筑多采用木材建造,歷經風吹雨淋,建筑內部腐蝕、疏松,極易燃燒。必須有針對性地做好防火工作,做到組織落實、制度嚴密、措施得法、施救有效。
▲要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參加消防教育和培訓,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和撲救初起火災的能力。
▲古建筑單位應嚴格貫徹有關規(guī)定,成立防火安全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防火滅火預案,加強巡視力度,逐級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
▲加強消防設施建設,配備滅火器材和專用報警通訊設備,在明顯處懸掛警示牌,并在建筑內安裝監(jiān)控器和煙霧報警器,指定專人24小時值班。
▲設置焚香爐,做到專人看管,人離火熄。禁止將明火引入殿內,燒香點蠟必須在殿外進行。禁止游客在古建筑內吸煙。
▲電線必須穿管敷設,凡用電照明的,均應在室外安裝開關箱,做到人離電斷。照明設施應遠離可燃、易燃物質。
▲古建筑應設有防雷設施,雷雨季節(jié)到來之前,要進行一次細致檢查,防止銹蝕或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