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每當看到孩子做得不盡如人意,父母往往會禁不住數(shù)落幾句。如此一來,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會讓他們對父母產(chǎn)生敵意,再交流也變得困難了。記得我在看到女兒成績一次出現(xiàn)下降時,就不問青紅皂白先埋怨起她學習不認真。結(jié)果,本來成績不好心里還有些難過,被我一嘮叨,反倒減輕了她的悔意,專心和我對抗起來。如此循環(huán)了幾圈之后,就變成了文章開頭的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作為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正在慢慢形成,他們更希望得到父母的承認和贊美。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過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令很多家長都十分生氣,卻又無可奈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以成熟的方式度過叛逆期,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無法下手的原因其實還在于不了解孩子這時候的叛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有兩次叛逆期,初次叛逆期在7至9歲,第二次叛逆期在12至16歲。叛逆期的明顯表現(xiàn)就是,孩子不聽從父母管教,喜歡跟父母對著干,而且經(jīng)常有奇怪的想法和動作。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無須不安,而是應該從容應對。因為他們會偶爾發(fā)個小脾氣,有時說話的聲音會大一些。但只要了解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就能夠讓孩子快速地恢復正常。小青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有一次放學后,他告訴媽媽:明天還要穿校服,今天天氣不好,不要給我洗了。但是,媽媽沒有在意,或是忘記了孩子說的話,卻把他的校服給洗了。孩子發(fā)現(xiàn)后立即沖媽媽大聲發(fā)脾氣。媽媽很傷心卻又很無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心辦了壞事”,不能完全怪孩子。怎么辦呢?現(xiàn)在的辦法是快點補救,家長此時應該立即去洗衣店把校服烘干,或者用風扇、吹風機吹干,或者用爐火烤干。等把這些做好了以后,給孩子道個歉。一般的情況下,孩子會不好意思的,他也會主動向家長道歉的。
有些孩子明明乖巧懂事,父母們卻總是求全責備,從早到晚追著孩子在耳邊反復嘮叨、叮囑和提醒。難道父母不應該操心孩子嗎?應該!但即便是父母,在照顧和陪伴孩子的時候,也要懂得克制自己,言簡意賅的叮囑是箴言,連綿不斷的提醒是折磨,我想父母們都是成年人,應該都會懂。 有人說“中國式教育”就是比較式教育,數(shù)據(jù)顯示,80%以上的父母都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較。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就是用“別人家的孩子”的積極、努力和的形象,給自己家的孩子樹立起一個榜樣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