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式納米曝氣裝置,包括水池,所述水池的上部設有總進氣管,所述總進氣管的前側均勻排列有連接管,所述總進氣管的后側均勻排列有第二連接管,所述連接管下側連接有曝氣管,所述第二連接管的下側連接有第二曝氣管,所述水池的底部設有工字型支架,所述工字型支架包括不銹鋼板,本實用新型總進氣管的前側和后側分別連接有十根連接管和十根第二連接管,總進氣管的左側與抽風機連接,使得空氣能夠進入總進氣管,繼而進入連接管和曝氣管,進入第二連接管和第二曝氣管,從而對水池進行曝氣,第二曝氣管和曝氣管為豎直安裝,防止水池底部的淤泥堵塞,同時方便工人清理池底.
微納米臭氧氧化水處理方法及裝置,包括:原水池,微納米氣泡發(fā)生器,臭氧化池,出水池,臭氧化發(fā)生器;通過將臭氧與微納米氣泡發(fā)生器相結合,構建微納米臭氧氧化水處理系統(tǒng),提高了臭氧與水之間的傳質效率,提高了臭氧效率和水處理效果,解決了傳統(tǒng)鼓泡曝氣中存在的傳質效果差的問題,實用性強,工作效果好;通過采用微納米氣泡發(fā)生器,將臭氧化發(fā)生器產生的臭氧氣體轉換成微納米級小氣泡,大大增加了臭氧氣泡的比表面積,增加了氣水接觸面積,同時,微小氣泡延長了在水中的停留時間,從而使得氣液界面的傳質效率得到增強.
微納米氣泡(Micro Nano bubbles)是水中存在的超微小氣泡。氣泡形成的現(xiàn)象,在自然界中的許多現(xiàn)象都能遇到,當氣體在液體中受到切割力的作用時就會形成形狀,大小不同的氣泡。當氣泡的直徑在50微米以下的稱作微米氣泡,而100納米以下的稱作為納米氣泡。而微納米氣泡是介于微米氣泡和納米氣泡之間,具有常規(guī)氣泡所不具備的物理與化學特性。
微納米氣泡發(fā)生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產生的,21世紀初期日本就有了先進的發(fā)展,制造方法有旋回剪切、加壓溶解、電化學、微孔加壓、混合射流等方式,均可在一定條件下產生微納米級的氣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