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875年5月20日20個國家中的17個全權代表簽訂了聞名世界的“米制公約”,所以該日被定為世界計量日。該“公約”及其附則,促成了各簽字國共同出經費辦常設的科學機構,即國際計量局(BIPM),局址確定在法國。這就是米制的搖籃。國際計量局由國際計量大會(CGPM)和CIPM管轄。其目的是保證“米制的國際間的統一和發(fā)展”。
重新定義和量子測量技術發(fā)展將使得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通俗地說,就是我們在生產生活中都將能夠直接應用最準的“標尺”。無處不在的精準測量,將直接促進市場公平交易、實現精準醫(yī)1療、改善環(huán)保節(jié)能等等,將進一步促進社會誠信建設、降低社會管理成本,將惠及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保障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1面的發(fā)展,實現社會的全1面進步。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我們有時會聽到“計量校準”這個詞。當然,在一些特定的地方,例如建筑單位,聽到的頻率較高。事實上計量校準意味著在某些特定的地方,他們將使用一些電子儀器來進行校對和測量。所謂“計量”也就是要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此外,計量校準還將涉及測量的各個方面,并依法對測量工作進行指導、監(jiān)督,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