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很多墓園在初建之時,并沒有完全考慮現(xiàn)代人所說的諸多條件。更多的是從實用及墓地資源的有限性出發(fā)。像現(xiàn)代人所說的五大條件,多數(shù)陵園并不完全具備。自然,一個陵園分成若干個墓區(qū)是為了便于管理和銷售??墒?,這對購買墓地的家屬來說,確實有些犯難,尤其對墓地知識了解不多的家屬,想給逝者選一好的墓穴,卻不知道該選哪個區(qū)域的好,一排、二排還是后一排,這個還真的不好說。
同一墓區(qū)的墓地,選購時也是有講究的,家屬遵循以下購墓原則,同樣可以為逝者購到滿意的墓地。首先、墓穴要暖,這里的暖指的是墓穴要藏風聚氣,即家屬選擇的墓穴要避風,盡量選擇無風或風小的位置,這樣的墓穴才能更好地藏風聚氣。其次、家屬選擇墓穴時,盡量選穴前沒有水溝的墓穴,以避免穴前有水溝而成為牽牛水,進而影響后輩損丁破財。
選墓地墳地忌諱:亂墳崗中叫化營,幾孫逆寒遍街行。無林殼山斷,飛沙走石入尸魔。炎燥無草尸赤化,洼地寒潭白骨怨。桑林護喪原呑尸,青剌難親墓中人。來龍如矛蛇出洞,屈曲斜紋是刀兵。來龍急極兇射流,國破世人愁。來龍無章如破衣,男盜女眾人欺。來龍灰燥如黃怪,狼牙四劈鬼煙帶。障氣橫生怪石雄,陰火陽宅埋子孫。龍脈藏龍何處逢,觀山月下見大鵬。
古人選擇墓地考慮的因素依次為:一是京城附近,其風水不消說自然是好的;二是故里、采邑或祖籍地,符合葉落歸根的傳統(tǒng)觀念;三是地,如任所、戰(zhàn)場等,這往往是格于形勢,如交通制約等;四是其他地方,古人對于陰宅的重視不亞于陽宅,特別講究"事死如事生"。因此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興起了依山造陵的觀念。
墓地風水學孕育于先秦,盛行于唐宋,泛濫于明清。墓地風水能決定后代的貧富賤貴,子嗣繁昌,家族的興盛衰落。北宋司馬光在《葬論》中曾述"世俗信葬師之說,即擇年月日時,又擇山水形勢,以為子孫貧富賤貴,賢愚壽夭,皆系于此"。如相傳孔子墓前有條金城界水,以至孔家后代人才輩出。就連理學大師朱熹也對風水思想深信不疑"得安,則其子孫昌盛,而祭祀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