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隨著時間流逝,如今存留在地面上的古代建筑實物逐漸變少,而建筑明器卻隨著考古發(fā)掘重現(xiàn)天日,成為今人研究古代中國建筑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憑證。
展覽展出的中,88件(套)為河南博物院館藏,另有30件(套)來自廣州市考古研究院。廣州和河南位于中國的一南一北,代表了嶺南建筑和中原建筑的兩種源流,二者各有特色,卻又在發(fā)展中融合互補(bǔ),此次展覽為對比兩地建筑傳統(tǒng)提供了的樣本。
扇面頂
顧名思義,就是扇面形狀的屋頂形式,其大特點就是前后檐線呈弧形,弧線一般是前短后長,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扇面頂?shù)膬啥丝梢宰龀尚?、懸山、卷棚形式。一般用于形體較小的建筑中,會讓建筑看起來更為小巧可愛。
萬字頂
“萬”即為“卍”,代表萬事如意、萬壽如疆。因其吉祥意義,常被應(yīng)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頂。
盔 頂
顧名思義,就是屋頂像頭盔一樣屋頂形式???shù)捻敽图沟纳厦娲蟛糠譃橥钩龅幕⌒?,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翹起,就像是頭盔的下沿。頂部中心有一個寶頂。岳陽樓使用的就是盔頂。
懸山頂又稱挑山頂也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懸山頂?shù)母鳁l桁或檁會超出山墻,使得兩山墻部分懸空因而得名懸山頂,而硬山頂則會將山墻緊緊包住,這也是區(qū)分硬山頂與懸山頂?shù)姆椒ā挠猛旧隙?,硬山頂形制更有利于防火,懸山頂更有利于防水。所以故宮等古建筑在后期都從懸山頂改為硬山頂,尤其以故宮為例。從等級上而言,懸山頂形制僅高于硬山頂,同樣被廣泛應(yīng)用到民居建筑當(dāng)中,進(jìn)而被引進(jìn)皇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