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小龍蝦,也叫淡水小龍蝦】
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第3類,過敏疾病患者如有支氣管疾病、皮炎、腹瀉等等,吃蝦可引起這些疾病發(fā)作。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厘米,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幼蝦體為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螯狹長。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隔,甲殼上明顯具顆粒。額劍具側棘或額劍端部具刻痕。
小龍蝦是淡水經濟蝦類,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有學者專門做了實驗,發(fā)現小龍蝦更傾向于選擇新鮮的食物,更喜歡清潔的水源,所以生活在污水中純屬無奈。因其雜食性、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而在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形成競爭優(yōu)勢。 其攝食范圍包括水草、藻類、水生昆蟲等,食物匱缺時亦自相殘殺。小龍蝦近年來在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經濟養(yǎng)殖品種。在商業(yè)養(yǎng)殖過程中應嚴防逃逸,尤其是嚴防逃入人跡罕至的原生態(tài)水體。其對當地物種生態(tài)競爭優(yōu)勢而導致破壞性危害。
小龍蝦體內的蛋白質含量很高,且肉質松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后需要調養(yǎng)的人是比較好的食物。小龍蝦含有蝦青素,還可入藥,能化痰解郁,促進手術后的傷口愈合。
【小龍蝦是為了消滅腐蝕物,經過基因改造而引進的?】
網上有傳聞說:“駐中國的日軍生化軍因為要處理大量的腐爛人體,將克氏螯蝦經過一系列的基因改造,變成小龍蝦,運到日軍駐地擔任起水體清潔的工作。人工養(yǎng)殖小龍蝦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傳聞中“小龍蝦酷愛鉆孔打洞,所以養(yǎng)殖成本太高”的說法也站不住腳?!边@種說法相當荒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發(fā)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上世紀70年代人類才開始DNA重組技術的應用研究,侵華日軍搞基因改造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過,我們現在吃的小龍蝦確實是從日本來的。蝦在經過烹飪之后,蝦線里面的細菌會被高溫殺滅,除了會有泥腥味,影響口感外,吃了并不會有什么不良后果。1927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20只克氏原螯蝦,目的是繁殖培養(yǎng)成為牛蛙的飼料。大約在1930年前后,克氏原螯蝦又被引入中國,早的養(yǎng)殖地在南京附近,很可能也是作為飼料用途。之后克氏原螯蝦憑借良好的適應能力在各地繁衍開來。所以從時間上看,小龍蝦進入中國和日本侵華并無任何瓜葛,也不存在什么陰謀論。
【外國人都不吃小龍蝦嗎?】
小龍蝦在美國已經吃了上百年,小龍蝦的買賣也逐步從鄉(xiāng)間集市走向大宗交易,目前全球每年的貿易量超過30萬噸。預防寄生的蟲類引發(fā)疾病的關鍵是燒熟煮透(比較保險的做法是100度燒煮10分鐘以上),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龍蝦。小龍蝦在美國是很常見的料理食材,通常和馬鈴薯玉米水煮搭配卡疆粉調味。美國用于食用的小龍蝦有98%產自路易斯安娜州,該州在1983年將小龍蝦選為州代表動物,并且每年都舉辦“小龍蝦節(jié)”。
小龍蝦傳入日本后,并沒有得到日本消費者的青睞,畢竟是“牛蛙的飼料”,而且日本有豐富的水產品,相比而言,小龍蝦肉質和口感都處于劣勢。
外國人吃不吃小龍蝦還可以看看出口數據,2011年僅湖北省就出口小龍蝦8000多噸,全國的出口量至少是數萬噸?!拘↓埼r,也叫淡水小龍蝦】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目前出口的小龍蝦食品以熟食為主,如龍蝦尾、蝦仁、茴香整肢蝦、辣粉蝦、龍蝦醬,主要銷往丹麥、瑞典、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日韓和東南亞市場,比如歐洲市場上90%的小龍蝦來自中國。
【食用小龍蝦是從野外河溝撈的?】
早期確實有不少小龍蝦是從河、湖甚至稻田里捉取,但隨著這些年小龍蝦受到追捧,各地的小龍蝦的密度根本不足以滿足捕撈需要,現在餐桌上的小龍蝦都是養(yǎng)殖的了。
人工養(yǎng)殖小龍蝦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傳聞中“小龍蝦酷愛鉆孔打洞,所以養(yǎng)殖成本太高”的說法也站不住腳。監(jiān)管部門在日常的抽檢中并未發(fā)現小龍蝦重金屬超標的問題,2011年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共抽檢小龍蝦一萬多噸,主要出口到歐盟、美國等,檢測項目包括微生物、重金屬殘留、獸藥殘留等,批次檢測合格率為99。小龍蝦養(yǎng)殖在上世紀50~60年代就開始推廣,到8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很大規(guī)模。以湖北省為例,2013年荊州市小龍蝦產量15.8萬噸,潛江市產量3萬噸,估計全省小龍蝦養(yǎng)殖面積450萬畝,產量34.75萬噸。如果算上整個從養(yǎng)到吃的產業(yè)鏈,小龍蝦的產值要超過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