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顧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壺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閑為我福
藝海一舟
勇往直前
“宜興人”,為顧景洲40年代末所用印款。
至40代末,顧景洲步人成年期,已不像青年時期那麼富有幻想,那樣鋒芒畢露。
他用“宜興人”為壺用印款,是成功後的謙虛表現(xiàn),通俗而平凡,淡化自己以往強烈的名利觀點,也顯示顧景洲成走向中年老成期
“景舟制陶”、“景舟制壺”、“景舟手制”,為顧景洲改名後所用印款。
“啜墨看茶”,為顧景舟帶藝徒后所用藝名印款。
1955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成立,并設立“紫砂工藝班”,招收藝徒61名,由朱可心、顧景舟等七人擔任技術輔導員。
顧景舟收受徐漢棠(入杜前即隨顧學藝)、李昌鴻、沈巨華、束鳳英、高海庚等為藝徒,精心培育,耐心傳授。
顧景舟用啜墨看茶來比喻制壺人的個性培養(yǎng)、文化修為,用深入淺出的道理來教育藝徒,一遍遍反復解釋修心養(yǎng)性和做壺的關系,以至藝人在心態(tài)平和,心境平衡的狀態(tài)下,心領神會其制壺工藝之要領,終達到形、態(tài)、氣、神、韻之高境界。
這是顧景舟對下一代藝徒的殷殷期望和苦口婆心,也表達了顧景舟對其藝徒的一種特殊的授藝方法與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