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建筑圍護結構對建筑保溫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其中的熱橋問題往往是人們所尤為容易忽略的。當代建筑因為追求造型的變化,立面,上的凹凸進退增多,突出墻體、屋面的構件也越來越多,外飄窗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些設計手法豐富了建筑造型,卻無形中增加了熱橋的產生,對建筑節(jié)能帶來不利的影響。產生熱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該部位的傳熱系數比相鄰部位的傳熱系數大得多,熱阻小,保溫性能較差;二是因為該部位的受熱面積遠小于其散熱面積,從而失熱過多,內表面溫度較低。
有些指標無論用規(guī)定性指標還是性能化指標設計,都必須符合規(guī)定。如外窗的外啟封面積、氣密性要求。住宅屋頂的傳熱系數,住宅外端熱惰性不足時,要驗算外端的內表面溫度等?!窬C合評價(性能化指標計算)就是將現設計的建筑與標準的建筑(即參照建筑),通過計算各自的全年空調耗電量或住宅的空調耗電指數進行列對比,如果設計建筑全年空調耗電量或耗電指數不大于參照處筑,即表示設計建筑符合節(jié)能要求。
建筑能效測評依據:結合我國建筑節(jié)能工作的現狀和特點,制定導則,導則由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為了貫徹《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技術導則》實施,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huán)境測控優(yōu)化研究中心成立能效測評機構團隊,對反映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統(tǒng)效率等性能指標進行檢測、計算,并給出其所處水平,并協助地方政府制定地方相應的政策和標準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