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自潤滑軸承
1、設計靈活、簡單、方便,使用范圍廣:
供油系統(tǒng)在工程設計上是一件費工、費時的設置,使用固體潤滑軸承在設計時不需要考慮加油裝置,節(jié)省了加油裝置設備,同時可以針對各種特殊場合,把固體自潤滑軸承設計成各種形狀,以滿足各種場合需要,使用固體自潤滑軸承,可以大副減少機械檢修,油料等費用。軸承鋼新鋼種的研發(fā),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冷卻、清洗和磨料磨具等相關技術的研發(fā),尚不能適應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
2、無油可以使用:
由于固體潤滑劑的線膨脹系數(shù)大于金屬基體,因此當固體自潤滑軸承開始運轉時,油膜會轉移到對磨件上而實現(xiàn)自潤滑,所以固體自潤滑軸承可以使用在難以加油以及不能加油或油脂的地方,即使在低速高負載的情況下,也能起到良好的潤滑作用。
當前我國軸承行業(yè)主要面臨三大突出問題:分別是行業(yè)生產集中度低、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低、制造技術水平低。這些螺桿孔平常蓋上盲塞,圓錐滾子軸承等的分離型軸承,在外殼擋住肩上設置出幾處切口,使用墊塊,用壓力機拆卸,或輕輕敲打著拆卸。一,行業(yè)生產集中度低。在全世界軸承約3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世界8大跨國公司占75%~80%。德國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日本5家占其全國總量的90%,美國1家占其全國總量的56%。而我國瓦軸等10家1大的軸承企業(yè),銷售額僅占全行業(yè)的24.7%,前30家的生產集中度也僅為37.4%。
第二,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能力低。全行業(yè)基礎理論研究弱,參與國際標準制訂力度弱,少原創(chuàng)技術,少專利產品。
當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仿,產品開發(fā)能力低,表現(xiàn)在:雖然對國內主機的配套率達到80%,但高速鐵路客車、中高1檔轎車、計算機、空調器、高水平軋機等重要主機的配套和維修軸承,基本上靠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