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據(jù)《延喜式》記載,索餅是用小麥、米粉、鹽、醬、未醬、醋等材料制成的形狀細長的果子,又叫麥繩。人形燒是日本淺草地區(qū)的特產(chǎn),形狀各異,有神的形象,也有小動物、卡通人物等形象。食材中含有未醬,相當于現(xiàn)在的味噌,這一點耐人尋味。在江戶時代,這種索餅是七夕的慶典食品之一,由虎屋進獻給朝廷。人們認為索餅就是素面的原型,所以素面行業(yè)把七月七日定為“素面日”。另外,江戶時代七夕吃素面的習俗十分流行,幕末時期,江戶紀州(和歌山)的藩邸內(nèi),輪番當值的武士們都會相互贈送素面和毛豆。
若香魚是日語中“小魚”的一種叫法。每逢11月15日,家有7歲女孩和5歲男孩和3歲的小孩(男,女),必定讓孩子穿上鮮艷的和服,去參拜神社,愿保佑孩子健康和順利成長。用面粉將點心做成小魚的形狀,里面還會裹著餡料。外形可愛,常常讓人不忍下口。人形燒是日本淺草地區(qū)的特產(chǎn),形狀各異,有神的形象,也有小動物、卡通人物等形象。以面粉、雞蛋和糖為原料,然后放在專門的模具里烘烤出來的,有的還會加入紅豆餡。亥子餅傳說是日本歷的應神天皇還是太子的時候,出征打仗被自己的兄弟暗算,一只豬沖出來救了應神天皇,為了感念這頭豬,每年的11月,日本都會供奉這種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