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團子是日式和果子中非常有名的一種,它是將粘米粉煮熟后制成的一種點心。所以各種甜也各不相同,仔細品賞,那種自然的味道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團子有著各式各樣的口味和外觀,并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通常3-5個團子會被穿在竹簽上,淋上各式醬汁進行食用。但其實團子一開始是由日本的遣唐使從當時中國精心挑選帶回去的8種“唐果子”中的“歡喜團”演變而來的。在江戶時代,在街頭吃著甜甜的團子喝茶聊天的風俗將這個圓咕隆咚的小家伙推廣了出去。當然,也有很多變形,做成了各種形狀,的是做成小兔子的月見団子,是中秋節(jié)賞月的時候吃的。
和果子的原型是唐朝的“唐果子”,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將他在中國學習到的點心制作方法帶入了日本。神戶是全日本西點和面包個人消費量的城市,這里有許多受歡迎的西點屋和面包房。不過在當時,砂糖仍為稀缺品,所以唐果子主要作為一種祭祀品,做法也通常為油炸。鐮倉時代為和果子的發(fā)展期,在宋朝學法的將喝茶時搭配食用點心的習慣隨佛法一并帶回了日本。一些有名的品種,如羊羹等,也在這個時期流行起來。果子的成熟期是在明治時代,隨著砂糖的平民化,和果子真正走入了平常百姓家。同時,為了與從歐洲傳入的糕點有所區(qū)別,才在原本的“果子”二字前加上了頗具日本風味的“和”字,和果子一詞便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