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口腔各壁
口唇和頰互相連續(xù),都是以肌肉為基礎,外面覆以皮膚,內面襯以口腔粘膜構成的??诖絻鹊募∪馐黔h(huán)繞口裂的口輪匝肌,頰的基礎是頰肌,都屬于面部的表情肌。上、下唇兩端的結合部叫口角,口角外方和鼻翼外側之間的皮溝叫鼻唇溝,為上唇和頰的分界。上唇外面正中的縱行淺溝叫人中,急救時常在此處刺。
口底是以舌骨上肌群(下頜舌骨肌和頦舌骨?。榛A構成的。內面覆以粘膜,口底粘膜薄而松軟,粘膜下有大量的疏松結締組織,所以粘膜容易移動。在口底正中線上有一粘膜皺襞叫舌系帶,連于下頜牙齦內面和舌下面之間。系帶的兩側各有一粘膜隆起叫舌下肉阜,是下頜下腺和舌下腺導管的開口處。
舌的發(fā)生
胚胎第4周末,左右兩下頜隆起的內側面細胞,形成3個隆起,頭側左右一對隆起較大,稱側舌隆起(lateral lingual swelling),尾側一個隆起較小位居中線,稱奇結節(jié)(tuberculum impar)。左右側舌隆起迅速增大,并在中線愈合,形成舌體。奇結節(jié)生長緩慢,形成盲孔前方舌體的一部分。第2、3、4對鰓弓腹側端之間的間充質,形成一凸向咽腔的隆起,稱聯(lián)合突(copula)。聯(lián)合突的前部發(fā)育為舌根,后部發(fā)育為會厭。舌根與舌體的愈合線為一條“V”形界溝。故舌的表面上皮來自咽壁內胚層,舌內的結締組織來自原始咽周圍的間充質,舌肌則主要由頭端體節(jié)的節(jié)細胞遷移分化而成。
消化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有著相同的胚層來源,其大多數(shù)都由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成。
人胚發(fā)育至第3周末,三胚層胚盤的周邊向腹側卷折,頭端形成頭褶,尾端形成尾褶,兩側形成側褶,致使胚體由盤狀變成柱狀。內胚層與臟壁中胚層位居胚體內,形成一條縱行的管道,稱原始消化管(primitive gut)。原始消化管的中份腹側與卵黃囊通連,稱中腸(midgut);原始消化管的頭側份的尾側份分別稱前腸(foregut)和后腸(hindgut)。前腸的頭端膨大成原始咽,與口凹相對處被口咽膜封閉;后腸的尾端膨大成泄殖腔,其腹側與肛凹相對處有泄殖腔膜封閉??谘誓ず托怪城荒し謩e于第4周和第8周消失。致使原始消化管的頭尾兩端與外界相通。隨著胚體和原腸的增長,卵黃囊相對變小,卵黃囊與中腸的連接部逐漸變細,形成卵黃蒂(vitelline stalk)
肝部分切除模型
60只成年SPF級C57BL/6J小鼠隨機分3組.A組小鼠稱量體質量,全肝質量及各肝葉質量,計算全肝質量/體質量比,70%和90%肝比例.采用直視下分步單純絲線結扎肝解剖功能單位后再切除肝葉的方法,B組行70%肝切除;C組行90%肝切除.觀察術后動物生存情況.結果小鼠全肝質量為(1.325±0.029)g,體質量為(26.5±1.14)g,左外側葉質量為(0.433±0.041)g,中葉為(0.411±0.035)g,右前葉為(0.140±0.011)g,右后葉為(0.175±0.015)g,尾狀葉為(0.099±0.006)g,全肝質量/體質量比為(4.92±0.13)%.肝左外側葉與中葉之和約占全肝比重的70%;僅剩余尾狀葉則切除肝比重約為90%.B組和C組手術成功率為100%,B組術后1周動物存活率為100%,C組術后1 d存活率為30%(6/20),2 d存活率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