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防重于治的原則可有效減少鵝苗養(yǎng)殖場損失
在一個鵝苗孵化場甚至一個地區(qū),要想預防和控制鵝苗病,必須牢固“防重于治”的原則,認真采取一系列綜合性防治措施,并堅持貫徹下去,才能把疫病控制在萌芽狀態(tài),以降低或杜絕疾病的發(fā)生,減少經濟損失。
一、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增強鵝苗體抗病力。
二、根據鵝苗群的日齡,疫病流行情況,制定和執(zhí)行定期預防接種、防治和驅蟲的程序與計劃。
三、引種要了解供種場家的鵝苗群健康狀況和歷年的鵝苗病流行情況,如果從正面得不到真實情況,可以從側面了解其他用戶的反映。
四、經常了解周邊場家或地區(qū)疫病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防疫措施,警惕疫病的傳入。
五、采用“全進全出”制的飼養(yǎng)方式,切忌不同日齡的鵝苗混養(yǎng)。
六、自備裝飼料的用具或一次性使用飼料包裝袋,應普惕使用飼料廠提供的二次包裝袋飼料,因這些袋子在各種鵝苗場中串用,是傳播疾病的途徑之一。
七、定期滅鼠、殺蟲、殺蠅,妥善處理糞便及病死鵝苗的。
八、不同鵝苗舍的生產人員,嚴禁互相串舍。除特殊情況許可,嚴禁外來人員參觀鵝苗舍。
鵝苗問題要注意哪些。
1、打開喝年輕的鵝苗:指個水。年輕的鵝苗從國外發(fā)貨,以防水和補充能量,經過短暫的假期應該立即開始喝水,一般次飲用水應該喝葡萄糖水5% - 8%。
2、在正常情況下,艙口自養(yǎng)首先可以喝一萬分之一的高水(只要淡粉色),將定期飲用。飲水會導致胎糞排出同時,胃腸道也可以消毒。
3、防止年輕鵝苗潮流或者淹死在飲用水時,應配置專用的小噴泉,或添加一些石頭在噴泉,或用鐵絲網圍涎,或取消自動飲水器。
4、2 - 3天的年齡青飲用水一天一次,每次劑量青800000單位的8個/一千年輕。4天的年齡可能轉向其他雞人工的預防和的疾病,在16歲后,應該使用防治大腸病。
5、喝宜早不宜遲,否則導致脫水,嚴重的后果。
怎樣辨別鵝苗的公母
1.冠色、冠形及表情的區(qū)別:公雞冠色紅潤、豐盛,冠齒較深,肉髯紅潤而下垂,表情鮮紅;母雞冠小而薄,冠齒淺而密,冠色、表情先是桔黃,漸漸變粉紅,近4月齡出現赤色。
2.頸羽及挺羽的區(qū)別:公雞的頸羽及鞍羽(尾羽上籠罩的羽毛)較長,羽梢呈尖形,有光芒;母雞的上述羽毛較短,末梢鈍圓,缺乏光芒。
3.體型的區(qū)別:公雞體型較高,體軀結實,抬頭行進;母雞體型較圓,腹較大,有后座之感,行前進幅小。
4.頭型的區(qū)別:公雞頭較寬大;母雞頭小而窄。
5.胚與趾的區(qū)別:公雞脛較祖,稍長,趾也略善于母雞,母雞的脛趾稍短略細。
6.啼聲差別,公雞的啼聲高亢,母雞啼聲細弱。
雛鵝的胃腸容積小,消化能力差,所以要求所供應的飼料品質好、易消化。飼養(yǎng)過程中要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盤的大小、高低要適宜,擺放位置要適當,保證每只雛鵝都能吃得好、吃得適中(七八成飽)。剛出殼的雛鵝機體含水分75%左右,若24小時內不給雛鵝飲水,雛鵝就會因嚴重失水而迅速出現精神沉郁、兩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局部皮膚皺縮等癥狀。因此,對幼雛來說,及早供給清潔適溫的飲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旦開始飲水,就不能無故中斷。
雛鵝對育雛室內的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十分敏感。當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過0.51毫克/公斤、氨氣的含量超過21毫克/公斤、的含量超過0.46毫克/公斤時,雛鵝就會出現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減退、羽毛松亂無光澤等癥狀。若有害氣體繼續(xù)蓄積,雛鵝則會出現眼混濁、眼瞼水腫、流淚、流鼻涕,進而食欲廢絕,并出現動作失調等神經癥狀,后仰頭、抽風、癱瘓而死。造成雛鵝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有室溫較高、育雛舍通風不良、雛鵝飼養(yǎng)密度過大等。引起雛鵝氨氣和的主要原因有育雛舍潮濕、通風不良、污穢的墊料和糞便等有機物沒有被及時清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