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低溫生物菌種的改良
改良
即采用遺傳育種的方法,使菌株(從自然界分離篩選而得的出發(fā)菌株)的遺傳因子 DNA發(fā)生突變、重組,從而從中選出產量高、成品質量好或具有新的培養(yǎng)特性如耐產物抑制、能利用廉價原料以及具有生產新品種能力的優(yōu)良菌種。采用的方法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細胞融合技術和重組DNA技術。誘變育種是利用誘變因子如紫外線、鈷-60、乙烯胺類等物理或化學誘變劑處理生產菌株的單孢子懸浮液,以獲得誘發(fā)突變株。隨后進行突變株的篩選,從中篩選高產菌株。由于隨機的突變群體中,有益突變所占比例很低,要獲得高產突變株必須進行大量篩選??筛鶕?jù)生物合成途徑中的反應點,并通過它們的改變以提高產率或其他特性,如選育抗產物反饋抑制的突變株、增加細胞透性的突變株及營養(yǎng)缺陷型的突變株等。這種“理性篩選法”廣泛應用于氨基酸產生菌的選育。
低溫生物菌種——菌種分離方法
寄主分離法即從生長有某種真菌的寄主體上(如茯苓、木耳木段)取下木片,進行分離的方法。如木耳制種時,可選朵大、出耳多、質厚的耳棒(即長有木耳的木段)。采集后,削去耳根下的樹皮,將其橫斷面鋸成1 厘米厚的木片,在無菌條件下,切去無耳菌絲部分,留下有耳菌絲部分,浸入水中1 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去木片上的液體。然后,用解剖刀將木片切成0 . 5 厘米的小塊,放入斜面培養(yǎng)基內,置24 ~26 ℃下培養(yǎng),及時淘汰雜菌,選取純菌絲進行移植培養(yǎng),即得菌種。
生物發(fā)酵成有機肥如何操作的?
生物有機肥能夠調理土壤、土壤中微生物活躍率、克服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空氣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使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類、瓜果類大幅度增產。
生物有機肥的制作方法
可根據(jù)當?shù)氐脑线M行制作,如城市生活垃圾和各種農作物秸稈,剩飯菜、人動物糞便等廢棄物。
發(fā)酵肥料操作過程:
1、一般用量為0.2%--0.5%。
2、原輔料及要求:
輔料:各種農作物秸稈、樹葉雜草、谷殼粉、統(tǒng)糠等干燥、粉碎、高碳即可。
3、原輔料配比:主料∶輔料=5:1-3:1。
4、水分控制在60-65%,手抓物料成團剛好出水。
5、按要求將、主料和輔料全部混合均勻。
6、環(huán)境溫度15℃以上,一次堆料不少于4方,堆成寬1.5~2米、高0.6米左右、長度不限的堆,并用棍在堆內打通氣孔。
7、堆溫升至50℃時開始翻倒,每天一次,如堆溫超過65℃,再加次翻倒。溫度控制在70℃以下,溫度太高對養(yǎng)分有影響。
8、腐熟標志:堆溫降低,物料疏松,無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內產生白色菌絲。
9、腐熟的原肥:直接使用,生產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有機無機復混肥等。
低溫生物菌種的特點
活性菌量豐富
活性微生物數(shù)量是肥效得以充分發(fā)揮的基礎。任何一種微生物肥料都必須含有足夠多、有活性的特定微生物,這些特定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純度直接關系到微生物肥料的應用效果,是衡量微生物肥料質量的重要標志。當微生物肥料中特定微生物的數(shù)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或純度達不到要求時,肥效就會降低甚至失效。由于菌體的存活時間有限,因此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期也是衡量微生物肥料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