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低溫生物菌種的改良
改良
即采用遺傳育種的方法,使菌株(從自然界分離篩選而得的出發(fā)菌株)的遺傳因子 DNA發(fā)生突變、重組,從而從中選出產量高、成品質量好或具有新的培養(yǎng)特性如耐產物抑制、能利用廉價原料以及具有生產新品種能力的優(yōu)良菌種。采用的方法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細胞融合技術和重組DNA技術。誘變育種是利用誘變因子如紫外線、鈷-60、乙烯胺類等物理或化學誘變劑處理生產菌株的單孢子懸浮液,以獲得誘發(fā)突變株。隨后進行突變株的篩選,從中篩選高產菌株。由于隨機的突變群體中,有益突變所占比例很低,要獲得高產突變株必須進行大量篩選??筛鶕锖铣赏緩街械姆磻c,并通過它們的改變以提高產率或其他特性,如選育抗產物反饋抑制的突變株、增加細胞透性的突變株及營養(yǎng)缺陷型的突變株等。這種“理性篩選法”廣泛應用于氨基酸產生菌的選育。
低溫生物處理的優(yōu)勢
我國北方污水處理一直受到低溫影響,尤其氨氮處理效果差、出水難以達標等問題的困擾。目前污水廠一般采用增加污泥濃度、水力停留時間、池體保溫加蓋等措施以提高處理效果,但投資和運行費用增加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溫度降低所導致的生物處理效果下降,歸根結底是由于當水溫低于15℃時,處生化系統(tǒng)中存在的低溫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不能達到常溫下中溫菌的水平,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質不能被迅速降解所導致的。因此,采用投加耐低溫生物菌劑的方式對東北地區(qū)污水處理廠生化處理系統(tǒng)的耐低溫改良,對低溫快速啟動和污水處理廠污水穩(wěn)定達標排放意義重大。
生物菌種發(fā)酵成有機肥如何操作的?
發(fā)酵肥料操作過程:
1、菌種一般用量為0.2%--0.5%。
2、原輔料及要求:主要物料:水果渣、干蔗渣、食用菌渣、酒糟、啤酒糟、糖渣、醋渣、淀粉渣、木薯渣、檸檬酸渣、醬油渣、味精渣、粉渣、豆腐渣、藥渣、油渣、油餅粕、糠麩、棉菜粕、霉變飼料、污泥、糖廠啤酒廠渣泥、屠宰下腳料、潲(泔)水、剩飯菜、人動物糞便等大宗物料。
輔料:各種農作物秸稈、樹葉雜草、瓜藤、稻草、松殼、花生殼、鋸木屑、谷殼粉、統(tǒng)糠等干燥、粉碎、高碳即可。
3、原輔料配比:主料∶輔料=5:1-3:1。
4、水分控制在60-65%,手抓物料成團剛好出水。
5、按要求將菌種、主料和輔料全部混合均勻
6、環(huán)境溫度15℃以上,一次堆料不少于4方,堆成寬1.5~2米、高0.6米左右、長度不限的堆,并用棍在堆內打通氣孔。
7、堆溫升至50℃時開始翻倒,每天一次,如堆溫超過65℃,再加次翻倒。溫度控制在70℃以下,溫度太高對養(yǎng)分有影響。
8、腐熟標志:堆溫降低,物料疏松,無物料原臭味,稍有氨味,堆內產生白色菌絲。
9、腐熟的原肥:直接使用,生產商品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有機無機復混肥等。
注意:
①視水分多少增減配比,發(fā)酵混合物的總水分應控制在60~65%。過高過低均不利于發(fā)酵,水過少,發(fā)酵慢;水過多會導致通氣差、升溫慢并產生臭味。水分合適與否判斷辦法:手緊抓一把物料,指縫見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
②如果按每噸添加1公斤尿素或10公斤過磷酸鈣發(fā)酵效果。
微生物菌種有什么功效呢?
微生物肥料的功效是一種綜合性作用,一般不直接為農作物提供營養(yǎng)元素,主要起間接營養(yǎng)的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改良土壤結構
微生物還能分泌產生大量的胞外多糖類物質,如莢膜多糖、肽聚糖等。研究表明,這些有益微生物產生的糖類物質,占土壤有機質的0.1%,它們能與植物根系分泌物、土壤膠體等共同作用,形成土壤團粒結構。此外,它們還參與腐殖質形成,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改善作物品質
許多微生物肥料能改善作物品質。根瘤菌固定的氮素能輸往籽粒,使得豆科作物籽粒蛋白質含量提高。此外,一些蔬菜施用某些微生物肥料之后,能增加其中的維生素含量,降低葉菜類作物中的含量,提高果菜類作物中的糖分含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