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糧倉低溫儲藏設施的發(fā)展
糧倉低溫儲藏設施的發(fā)展在建國初,我國糧庫類型主要是蘇式倉,現(xiàn)今仍占約40%的國家糧食儲備庫,由于年代長久,周圍環(huán)境差,機械化程度低,基本沒有通風設施,雖經過加高、提升、吊頂等措施進行了改造,但這樣的糧庫也只能利用自然通風制糧堆的溫度,所安全儲糧的效果不佳。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所建的糧倉主要是房式倉、圓筒倉、山洞庫和地下倉,現(xiàn)約占10%的比例,其機械化程度也不高,主要采用臥式機械通風設備,但山洞庫和地下倉有終年低溫的優(yōu)勢,可有效延緩糧食品質劣變,而且花費少。
機械通風和制冷是用來降低糧堆溫度的常用措施
機械通風和制冷是用來降低糧堆溫度的常用措施。糧庫的機械通風可使用排風扇和通風機使糧堆的溫度迅速降到低溫儲糧的要求,克服了自然通風降溫耗時長的問題,糧庫的機械制冷主要用谷物冷卻機來進行的,利用機械制冷改變糧庫的溫濕度,使糧食的溫度按所期望的要求轉變。對于如何使用機械設備達到低溫儲糧要求,許多學者進行了探討。在對山東地區(qū)的糧食實行空調控溫技術實驗后,認為玉米可用空調控溫儲藏,具有安全、方便、綠色和有效等優(yōu)勢,并對霉菌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充氮氣調儲藏和常規(guī)儲存的玉米品質
氣調儲藏技術為了解決化學藥熏蒸所造成的問題,氣調技術作為一種環(huán)保,安全,有效的儲藏方式逐漸代替了等化學藥熏蒸法,它有不使用化學藥就可達到滅蟲防霉,減緩糧食品質劣變和避免環(huán)境污染、害蟲抗藥性產生等優(yōu)點。充氮氣在對充氮氣調儲藏和常規(guī)儲存的玉米品質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低溫時,兩種方式儲藏的玉米品質無明顯差異,在20℃儲藏6個月,玉米發(fā)芽率由96%分別降低至87%、85%,脂肪酸值由22.4(KOH/干基)/(mg/100g)分別增長至45.9(KOH/干基)/(mg/100g)、47.4(KOH/干基)/(mg/100g);在高溫35℃儲藏6個月,玉米的發(fā)芽率分別降低至42%、8%,脂肪酸值分別增長至49.5(KOH/干基)/(mg/100g)、57.6(KOH/干基)/(mg/100g),充氮氣調儲存的玉米品質指標變化程度都要比常規(guī)儲藏小,氣調儲藏利于玉米儲藏。
儲糧機械通風的功能主要包括降溫、降水、調質、排倉內積熱等。在實際應用中,通風目的須與通風時機相協(xié)調。智能通風技術可以綜合考慮大氣溫度、濕度、*點等參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各種條件的組合,通過糧情分析從上述諸多參數中找到*佳平衡點,并在原有儲糧機械通風系統(tǒng)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智能化分析控制,實現(xiàn)智能化通風操作。
降溫通風
儲糧智能通風系統(tǒng)用于糧食降溫時,主要用于在低溫季節(jié)進行通風以降低糧溫,或者用于處理發(fā)熱糧和高溫糧。一項對比試驗表明,智能通風對通風時機的把握要優(yōu)于人工控制,并且可以選擇適當的大氣相對濕度,有效保持糧食水分,減少糧食數量損失。此外,在能耗方面,采用智能通風系統(tǒng)的倉房單位通風能耗僅為傳統(tǒng)通風模式的18% ,智能通風降溫的平均單位能耗僅為人工操作的 33% 。此外,在儲糧間歇通風應用中,智能通風技術具有更高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