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垣式門:除上述數(shù)種屋宇式大門外,在民宅中,采用墻垣式門者也不在少數(shù)。墻垣式門普遍、常見的形式是小門樓形式,它的樣式盡管很多,但基本造型大同小異,主要由腿子、門楣、屋面、脊飾等部分組成,一般都比較簡(jiǎn)單樸素,也有為數(shù)不多的豪華小門樓,門楣以上遍施磚雕,雖不氣派但卻十分華麗,顯示房主人的富有和虛榮。
影壁:
影壁是北京四合院大門內(nèi)外的重要裝飾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擋大門內(nèi)外雜亂呆板的墻面和景物,美化大門的出入口,人們?cè)谶M(jìn)出宅門時(shí),迎面看到的首先是疊砌考究、雕飾精美的墻面和鑲刻在上面的吉辭頌語(yǔ)。
這兩種影壁或單獨(dú)立于對(duì)面宅院墻壁之外,或倚砌于對(duì)面宅院墻壁,主要用于遮擋對(duì)面房屋和不甚整齊的房角檐頭,使經(jīng)大門外出的人有整齊美觀愉悅的感受。還有一種影壁,位于大門的東西兩側(cè),與大門檐口成120或135夾角,平面呈八字形,稱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這種反八字影壁時(shí),大門要向里退進(jìn)2~4米,在門前形成一個(gè)小空間,可做為進(jìn)出大門的緩沖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遂、開闊、富麗。
在二進(jìn)院的正北面是正房,一般為三間,大四合院為五至七間,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所。正房的明間(即中間一間)稱為堂屋,也稱為中堂,三開間的正房堂屋兩側(cè)分別是臥室和書房。通常在明間正中排放一八仙桌,桌子兩旁擺放兩把椅子,在墻上掛著一幅畫和兩副條幅,或掛四幅中堂畫。在庭院東西兩側(cè),分別是東西廂房,這是子孫們的寢間,也常是三間。
比較常見的樹木有棗樹、柿樹等,在四合院內(nèi)種棗樹、石榴樹寓意“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種柿樹表示事事如意。除了種樹,還可以在庭院中種花,主要有牡丹、芍藥、玉蘭、丁香、海棠、紫藤、石榴、丁香、海棠等。夏季天氣炎熱,可在庭院中搭設(shè)天棚遮陽(yáng),老北京有“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的俗語(yǔ),就是家住北京的書吏人家的生活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