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常用的推拿手法介紹:
1、纏法
纏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動作,如旋螺絲釘一樣,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較強的酸張反應為度。纏法必須由輕而重,逐漸深入,而且根據(jù)人的體質和各個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個穴位上纏約一分鐘。然后由重而輕,由深而淺。纏法的動力在腕,鍛煉時使腕做旋轉樣活動,要熟練而有耐力。
2、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擠捏軟組織,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對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轉動,邊捏邊向前推進。
操作時要用柔勁,使感到溫柔舒適為好,不宜捏得疼痛難忍。捏法的頻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時也要腕部轉動助勁。
3、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動的方法。揉法不同于摩法,揉時手與皮膚之間不移動,手貼緊皮膚,把皮下和更深的組織旋轉揉動,所以,揉法可深達皮下組織和肌肉。掌揉是用整個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魚際進行揉動,一般用在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處,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圍越大,用力越深。
?按摩需要注意的事項
(1)按摩時間,每次以20~30分鐘為宜,按摩次數(shù)以十二次為一療程。
(2)患者在大怒、大喜、大恐、大悲等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要立即按摩。
(3)飽食之后,不要急于按摩,一般應在飯后二小時左右為宜。
(4)按摩時,有些患者容易入睡,應取毛巾蓋好,以防著涼,注意室溫。當風之處,不要按摩。
(5)按摩前要修整指甲、熱水洗手,同時,將指環(huán)等有礙操作的物品,預先摘掉。
(6)態(tài)度要和藹,嚴肅細心,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釋病情,爭取患者合作。
(7)患者與醫(yī)生的位置要安排合適;特別是患者坐臥等姿式,要舒適而又便于操作。
(8)按摩手法要輕重合適,并隨時觀察人表情,使患者有舒服感。
小孩子推拿特點的具體表現(xiàn)
1、提高兒童機體各項功能
穴位與經(jīng)絡的理療功能,已被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所證實。穴位即為經(jīng)絡上的重要點,通過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調整經(jīng)絡氣血、陰陽平衡的作用。正氣自然充足,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強,得病的機會相應減少。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小兒推拿確有增強兒童防御功能的作用,同時,小兒推拿還可以使小兒氣血充盈,飲食不偏,食欲旺盛、發(fā)育正常等。
2、緩解、解除小兒病痛
如果小兒有病,推拿小兒身體的某一部位或穴位,通過經(jīng)絡的聯(lián)系,使其體內相應的臟腑產(chǎn)生相應的生理變化,從而達到理療疾病的作用。小兒推拿理療范圍很廣,可以對小孩感冒、發(fā)熱、咳嗽、腹瀉、厭食滯頤(流口水)、疳積(營養(yǎng)不良)、夜啼、遺尿、近視、肌性斜頸等常見病有良好的理療的效果。
3、未病先防,提高兒童對疾病的抵抗力
學習推拿按摩的一些手法
一、術者用拳、掌根或手指著力于施術部位,沿直線和弧線作單一方向的平穩(wěn)推進,稱為推法。
根據(jù)施力部位的不同,推法又分為掌推法、拇指推法和拳推法。
二、拿法
術者用單手或者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與其余四指對稱用力,將施術部位提起并逐漸用力內收。
三、按法
術者用單手手掌或雙手手掌(雙手相疊)于施術部位,由淺而深逐漸用力下壓。
四、摩法
術者以單或雙手指掌面,或手掌部緊貼于施術部位,做有節(jié)律的平穩(wěn)的沿某一方向摩動
五、捏法
術者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成鴨嘴狀。將施術部位挾持住,捏合、放松、交替向前移動。
六、揉法
用手指、大小魚際、掌根或肘尖等作用于施術部位,并做一個方向的螺旋形移動。
七、戳法
術者用拇指或食、中兩指的指端作用于施術部位,并用力向下做垂直點按動作。
八、點撥法
術者用一手拇指或雙手的食、中、無名指的指腹部,按住施術部位深層的肌肉、肌腱或韌帶,并做橫向的來回撥動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