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毛竹的栽培管理技術
毛竹栽后管理。栽后成活率及發(fā)筍長竹率要求達到70%以上。2年內母竹當年生長出的新竹,無論大小,都要加以保護。第2年后則開始疏筍疏竹。5-7月進行1次砍雜施肥。11-12月進行除草、松土、疏筍竹。
原則上禁止其他農事活動。造林的前3年和發(fā)筍期及成竹期禁止放牧。及時防病蟲害,預防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新竹造林若遇干旱要根據(jù)水源條件引水或挑水灌溉;新造竹林地未成林前,每年夏秋季要進行中耕除劃、松土、培蔸一次,松土深度10-15厘米;要加強保護管理,做好成林撫育。做到不挖鞭筍、護養(yǎng)冬筍、保護春筍、及時清除退筍;出筍前2-3天疏筍一次,疏筍數(shù)量控制在竹筍數(shù)量的40%-60%,重點疏去退筍、病蟲筍、路中筍、淺鞭筍、小筍、歪筍等。每年5-7月進行一次修山。砍倒竹林中的雜草灌木林地,或用山鋤淺刨一次,每隔3-4年進行一次深挖墾復。墾復原則是:大年淺、小年深。新竹林淺,老竹林深。立竹周圍淺,無竹空地深。沙壤土淺,壤土深。墾復不傷鞭根、筍芽,及時清除竹蔸、石頭、樹根、老竹鞭。施肥上,以有機肥為主,輔以施用化肥?;室缘追蕿橹鳎?氮(純氮)1磷的比例施用。
?毛竹的生長特性
毛竹的莖有地下莖和地上莖,地上莖即竹稈,地下莖即竹鞭,竹鞭的節(jié)間生長有須根,竹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長,發(fā)筍長竹,形成可觀賞的竹林和具有利用價值的地上主莖。毛竹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竹稈內維管只有管束而沒有形成層,因而新竹長成抽枝展葉后,高生長與粗生長停止,也就是竹子的體積不再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大。
但新竹組織密度低、含水量高、干物質少,其纖維化主要靠成竹生長來完成。新竹長成后,第二年春季換葉,以后每2年換葉1次。每換1次葉竹齡增加1度。1-3度竹處于幼壯齡階段,生命活動旺盛,制造有機物多,抽鞭發(fā)筍能力強,4、5度竹生理活動呈下降趨勢,所連接竹鞭也逐漸老化,生理活動減弱,抽鞭發(fā)筍能力逐漸衰推;6度以上竹生活力衰推,枝葉枯黃,竹鞭已完全全喪失抽鞭發(fā)筍能力。
毛竹管理
管理毛竹的主要措施只有合理規(guī)劃、布置毛竹,才能對農戶產生較大的很大的經濟效益。在進行規(guī)劃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促進毛竹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合理規(guī)劃毛竹砍伐作業(yè) 進行麻竹砍伐的時候,必須對其生長規(guī)律進行分析,保證砍伐工作不會對毛竹的順利生長造成影響。如春季禁止砍伐。春季生長著很多的新竹,所以必須老竹輔佐其生長。夏天和秋季是毛竹生長較迅速的時期,如果該時期對砍伐,就會對毛竹的正常生長產生影響,同時該時期生長的毛竹質量較差,不能保證毛竹的使用價值。因此毛竹砍伐工作的進展不宜在夏秋進行。冬季毛竹各項生活活動已經結束,在此時期進行毛竹砍伐基本不會對毛竹的日常生長產生很大影響。除此之外,冬季生長的毛竹韌性較強,質量較高,所以毛竹砍伐工作在冬季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毛竹砍伐工作不能進行,可以選擇性實施,另外還要注意毛竹的生長特點,嚴格控制毛竹的生長范圍和生長強度。
毛竹栽培技術
1、采種
采種宜選擇10年生以上、立地條件較好且屬正常開花結實的竹林進行采種。毛竹種子在9-10月成熟采收,常用殺蟲粉拌種保存,以防蟲蛀食。
2、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可選擇在土嶺的山坡地,或丘陵地育苗,以生荒地、疏松地和肥沃的沙土壤為好。
3、整地做床
苗圃地要精耕細作,揀凈草根石塊后,便可起畦,畦面寬1米,高度15-20厘米,長度可按實際地形確定。每畝施足復合肥100公斤作基肥。
4、播種季節(jié)
秋播好,也可春播,春播時間應在3月底以前完成。
5、催芽
播種前先用清水沖洗去拌種藥粉,用濕細沙拌種進行催芽處理,每天要翻動灑水一次。待種子開始露白時篩去沙子即可播種。
6、播種
播種方法應采用點播,株行距一般為25cmX25cm,每穴均勻點8-10粒種子后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