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走人的小型浮橋,可以隨水而上下浮動,感受水面行走的樂趣。過車的中大型浮橋可以配合鋼架,鋼板,實現(xiàn)平穩(wěn)安全的需求。泊盾使用打樁,下錨等手段,將浮橋固定于河上。詞目:浮橋拼音:fúqiáo注音:ㄈㄨˊㄑㄧㄠˊ英文:pontoonbridge詞義:橋面由平底船支承的橋引證解釋指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繩索上面鋪木板而造成的橋。也可以在特別情況下拆除,并另行安裝回去。方便快捷,高經(jīng)濟效益。浮橋湘子橋位于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建于宋乾道7年(1171年),是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齊名的中國四大古橋之一,被譽為“世界1上早的啟閉式橋梁”。

柳州浮橋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又有“舟橋”之稱,屬于臨時性橋梁。柳州地處柳江中游,江水浮橋穿城而過,將市區(qū)分為南北兩岸,兩岸的交通都依靠舟楫橫渡。同年6月14日,內(nèi)閣明發(fā)上諭:"擬在膠州、煙臺各??谔碇谂_,著照所請。據(jù)史料記載,清順治十年(1650年),南明晉王李國率兵至柳,為解決軍1需過河的問題,曾搭浮橋于南門下。這是關(guān)于柳州浮橋早的文字記載。

龍游浮橋南宋·翁卷詩《泊舟龍游》:未得橋開1鎖,去舟難自由。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臥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這首詩記敘了行舟衢江夜泊龍游的所見所感。建造歷史編輯我國建造浮橋的歷史十分悠久,公元前8世紀《詩經(jīng)·大雅·大明》中曾記述周朝周文王為娶妻而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橋,離今天已有三千年了,是建造浮橋最早的記錄。首句提及的橋為浮橋,橫跨古鎮(zhèn)茶圩與今驛前村。浮橋中設(shè)有活動橋板,有船舶經(jīng)過,需移開活動橋板,船過后,恢復(fù)原樣,以便行人通過浮橋?!拔吹脴蜷_1鎖”,估計是暮色1降臨,為安全起見,不予放行。若是白天,貨船經(jīng)過需交納厘金才能“開1鎖”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