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微電解法又稱為內電解法、零價鐵法、鐵屑過濾法、鐵碳法,是近30年來被泛應用于染料、印染、重金屬、廢水處理的一種新興的電化學方法,鐵碳微電解具有使用范圍廣、工藝簡單、處理效果好等特點,尤其對于高鹽度,高COD以及色度較高的工業(yè)廢水的處理較其他工藝具有更加明顯的優(yōu)勢。難生物降解的廢水經(jīng)鐵碳微電解工藝處理后B/C比大大提高,有利于后續(xù)生物處理效果的提高。國內一般將該工藝用于廢水的預處理,或者與其他工藝聯(lián)合以達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目前,微電解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針對某一種或某一類工業(yè)廢水,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與技術。
勃發(fā)環(huán)保自主研發(fā)的鐵碳微電解填料,可去除廢水中高濃度COD有機物、色度、重金屬離子,對環(huán)狀及長鏈大分子有機物進行開環(huán)、斷鏈,對有毒、有害有機污染物有毒官能團,提高工業(yè)廢水的可生化性。該系列產(chǎn)品針對性強,不易鈍化、堵塞、板結,滿足系統(tǒng)長期穩(wěn)定、運行。
水處理基礎知識—入門篇
對于水處理這一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有時候會看到很渾濁,沉淀一會后,它又變清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這些水都是經(jīng)過處理之后的,這樣才能供人們使用。
對于一個文科生,次接觸一個詞叫COD,這個時候小編就很納悶了,這是什么意思呢,于是乎上網(wǎng)查了查,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水處理的一些基礎知識吧,我們一起來看看。
1、 什么叫COD(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廢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為單位。它是目前用來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種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劑有高(錳法CODMn)和(鉻法CODCr),現(xiàn)在常用法。廢水在強酸加熱沸騰回流條件下對有機物實行氧化,用硫酸銀作催化劑時可以使大多數(shù)的有機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根離子,應該用將氯離子屏蔽掉,以減少對COD的測定干擾。
2、 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廢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的為5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廢水在微生物存在下進行生化降解5日內所需要的氧的數(shù)量。今后我們將經(jīng)常使用5日生化需氧量。
1、 COD和BOD5之間有什么關系?有的有機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機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而有的有機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還具有毒性(如銀杏酚、銀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劑)。因此,我們可以把水中的有機物分成2個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通常認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機物。
為什么廢水中的膠體顆粒不易自然沉降?
廢水中許多比重大于1的雜質懸浮物、大顆粒、易沉降的懸浮物都可以用自然沉降、離心等方法去除。但比重小于1的、微小的甚至肉眼無法看到的懸浮物顆粒則很難自然沉降,如膠體顆粒是10-4~10-6mm大小的微粒,在水中非常穩(wěn)定,它的沉降速度極慢,沉降1m需耕時200年。沉降慢的原因有二個:一、膠體粒子都帶有負電荷,由于同性相斥的原因,從而阻止膠體微粒間的接觸,不能被彼此粘合,懸浮于水中。二、膠體粒子表面還有一層分子緊緊地包圍著,這層水化層也阻礙和隔絕膠體微粒之間的接觸,不能被彼此粘合,懸浮于水中。
勃發(fā)重污凈化反應球為多元活性材料經(jīng)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無需外加電源,在廢水中自身產(chǎn)生約1230mv電解電壓,從微觀角度發(fā)生電化學反應,(1)將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經(jīng)沉淀分離;(2)將重金屬(如、銅)離子還原為單質從水中分離;(3)將陰離子(如S2-、PO43-離子與鐵離子形成不溶物)沉淀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