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什么是土傳病害?
土傳病害如何防治?
土傳病害是一類由土傳病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線蟲等。土傳病害與氣傳病害、水傳病害、蟲傳病害等相對應,常見的有十字花科根腫病、枯萎病、菌核病、蔓枯病、灰霉病、疫病、根腐病等。隨著保護地蔬菜生產(chǎn)的發(fā)展,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越來越重,其防治需采取綜合措施。
如何避免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1、壤處理: 8月棚室休閑期,切碎稻、麥草桔稈1000-2000公斤/畝 消石灰100公斤/畝或15公斤尿素,有條件的地方適量加藍天增肥王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蓋塑料薄膜,同時封閉大棚,處理20天左右。
2、選用抗病品種: 選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種,可大大地減輕土傳病害的危害程度。
3、輪作:是防治土傳病害經(jīng)濟有效的措施,合理進行作物間的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輪作的年限不一樣,一定要掌握好輪作的時間才能有效。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1.深溝高畦栽培,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風透光條件,降低地面濕度。
3.清潔田園,拔除病株。
4.避免偏施氨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抗病性。盡量增施有機肥。
5.葉面噴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長期可結(jié)合施藥噴施藍天增效王2~ 3次。
6.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換根,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土傳病害的防治方案
防治土傳病害,必須認真實行“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減少溫室菌源”為中心目的,切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消滅菌源:
利用溫室封閉性能好的特點,在暑季室內(nèi)作物換茬時,采取水淹、火燒或高溫燜室等技術(shù)措施,保險的方法是伴用中藥制劑奧 力克--青枯立克進行翻地,殺滅土壤中殘留病菌凈化土壤,杜絕土傳病害的初次侵染。
(2)加強管理:
注意肥料衛(wèi)生,施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jīng)過暑季覆蓋塑料薄膜高溫處理、充分腐熟,并用綠色無生產(chǎn)的靚果安300-400倍液細致噴灑殺菌后,方可施用。
(3)培育壯苗:
育苗時,要選用無菌基質(zhì)配制營養(yǎng)土,并用中藥制劑奧力克 青枯立克藥液細致噴灑營養(yǎng)土,徹底殺滅土內(nèi)殘存病菌
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原因
1.品種不變 種植模式單一是土傳病害流行的主要人為因素,由于連年種植一類作物,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成為土壤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優(yōu)勢種群,侵入了其他微生物的生存空間,形成一家獨大的形式,成為年年發(fā)病根源。如西瓜連作,枯萎病發(fā)生嚴重;草莓連作兩年以上則死苗30%~50%。
2.肥藥不當 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fā)生。灌根殺菌劑的大量使用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滅了其他有益微生物,使得土壤中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嚴重失衡,土壤微生物減少至幾近空白,一旦外來病菌侵入,在缺乏其他微生物制衡的情況下極易快速繁殖二使病害爆發(fā)。
3.線蟲侵害 土壤線蟲與病害有密切關(guān)系。土壤線蟲可造成植物根系的傷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線蟲與真菌病害同時發(fā)生,如棉花枯萎病與土壤線蟲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