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土傳病害防治方法
(1)科學(xué)輪作:合理安排茬口,避免連作,特別是禁止葫蘆科作物的連作和十字花科作物的連作;減少田間病原菌的積累,規(guī)避易感作物,切斷侵染途徑;科學(xué)設(shè)計茬口組合,提倡與其他種類蔬菜如蔥、蒜、玉米等非同科作物輪作,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安排與水生蔬菜(如茭白、蓮藕、慈姑等)輪作。
(2)種子包衣:具體做法是:干種子用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適樂時)包衣,先將種衣劑放在容器中,倒入少量水(一般藥量和水量比控制在1:5~10),攪拌均勻,將干種子放入容器,輕輕翻動,使稀釋的種衣劑均勻包裹于種子表面,制劑用量和種子量的比控制在1:150左右,包衣后晾干再播種。種子包衣可有效防治子囊菌、擔(dān)子菌、半知菌等病原菌引起的種傳和土傳病害。
(3)土壤高溫處理:有干悶法和濕悶法兩種。①干悶法。具體方法是:夏季換茬時先深翻土壤25~30厘米,充分暴露病原物及病株殘體,后可在地表覆蓋薄膜,關(guān)閉大棚,進行高溫悶棚。夏季中午棚溫可達50~60℃,且維持時間長。高溫悶棚1周后,進行正常的蔬菜生產(chǎn)。②濕悶法。為達到更好的效果,可采用擱水高溫悶棚的方式,具體方法是:夏季換茬時先深翻土壤25~30厘米,在大棚四周筑起土圍堰,圍堰高于地面15~20厘米,向大棚內(nèi)注水,水層保持在10~15厘米,后關(guān)閉大棚。數(shù)日后,可重復(fù)一次,確保效果。
什么是土傳病害
在作物種植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病害的侵襲,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土傳病害是一種令人頭疼的一種病害,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常見的土傳病害有:十字花科、萵苣的菌核病,十字花科的軟腐病,茄果類、瓜類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黃)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及線蟲等。
化學(xué)防治土傳病害
1.土壤消毒 真菌害。
2.病害防治 在出苗后可用銅制劑,代森錳鋅、噁霉靈、農(nóng)用鏈、中生菌素等。
3.藥劑拌種 防治全蝕病、根腐病、立枯病、紋枯病,可在播種前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或3%苯醚甲環(huán)唑懸浮種衣劑等藥劑拌種,可有效防治這些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持效期可達80~100天,省工省時,經(jīng)濟實惠,效果非常好。
4.藥液灌根 防治全蝕病、枯萎病、黃萎病、蔓枯病、青枯病等病害,可在幼苗定植時,用1%申嗪懸浮劑500倍液灌根,每株500毫升,可有效控制以上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持效期可達8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