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氨氮污水處理方法建議大家使用生物法去處理氨氮廢水,生物法適用性廣,不會受到污水中的氨氮濃度影響,生物法是國內外運用的方法。生物法的原理是通過各種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讓氨氮污水中的氨氮離子,轉變成氨氮氣體,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的操作比較簡單,只要把微生物投放進去即可。但是這其中關鍵的是微生物的飼養(yǎng)和選擇。
氨氮去除劑主要的功能是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元素,凈化水質。投放量的問題。在投放之前,需要根據(jù)水量和水中的氨氮值,確定需要投放多少??茖W計算:在一般的情況下,氨氮去除劑和廢水的比例為1KG:IT,也就是說一噸的廢水,需要使用1千克的氨氮去除劑。這個比例的投放,可以有效的把廢水的氨氮值下降到70mg/L左右。
1、低溫快啟功能
新型碳源含有菌促生劑和活躍劑,在冬天溫度較低時,可以讓菌迅速繁殖并增強菌的活躍能力,比普通碳源提高40%至60%。
2、提高耐受度
普通碳源在溫度較低時容易結晶,受鹽度、PH值影響會嚴重降低效果,而新型碳源耐受度強,不受環(huán)境影響,在-45 ℃時仍可正常使用。
3、縮短馴化時間
普通碳源或乙酸鈉需要10-15天,新型碳源僅為2-4天,可大大縮短馴化時間,能夠使縮短停滯期,快速適應新環(huán)境。
碳源一般用于污水處理中,其目的是通過生化法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主要作用是作為微生物營養(yǎng)源對微生物生長代謝提供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
水處理中常說的C:N:P=100:5:1,通常情況下認為,C就是COD,N就是水中氨氮,P就是總磷,100:5:1就是指的濃度比,根據(jù)水質分析結果,看C:N:P是不是大致按照100:5:1比例,如果不是就根據(jù)這個比例為基準,可算出需要N和P,一般投加尿素和磷酸。算的時候一定也要考慮尿素和磷酸中N、P的實際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