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基礎加固方法:打樁法
在建筑基礎附近鉆孔,孔深一般超過基礎深度的2倍,并向孔內灌入加固材料,使基礎周邊土質堅固。一般來說,樁孔內灌入的材料一般有石灰、水泥漿、堿液等,灌入時要根據地質情況搭配砂石、土壤等輔料。2)支撐大梁等的墻段抗震能力不滿足要求時,可增設砌體柱、組合柱、鋼筋混凝土柱或采用鋼筋網砂漿面層、板墻等方法加固。由于在打樁加固時要采用堿性化學材料,所以該施工方法不太適用于水井、耕地附近,或者要保持大于10m的間距,防止污染。打樁法一般用于含水率較高的基礎土層,尤其是受淤泥土層影響導致的基礎沉降,對于其他外力導致的基礎損壞,例如地1震和滑坡作用不大。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設計原則應符合下列要求:
1、加固方案應根據抗震鑒定結果經綜合分析后確定,分別采用房屋整體加固、區(qū)段加固或構件加固,加強整體性、改善構件的受力狀況、提高綜合抗震能力;2、加固或新增構件的布置,應消除或減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強導致結構剛度或強度突變;2、對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可選用灰土井、坑式靜壓樁、錨桿靜壓樁、樹根樁或灌注樁加固等。3、新增構件與原有構件之間應有可靠連接;新增的抗震墻、柱等豎向構件應有可靠的基礎;4、加固所用材料類型與原結構相同時,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原結構材料的實際強度等級;5、加固設計應注重節(jié)點連接構造設計。
整體性不滿足時,宜采用的加固方法
1)當墻體布置在平面內不閉合時,可增設墻段或在開口處增設現澆鋼筋混凝土框形成閉合。2)當縱橫強連接較差時,可采用鋼拉桿、長錨桿、外加柱和外加圈梁等加固。3)樓、屋蓋構件支撐長度不滿足要求時,可增設托梁或采取增強樓、屋蓋整體性等的措施;對腐蝕變質的構件應更換;對無下弦的人字屋架應增設下弦拉桿。4)當構造柱或芯柱設置不符合鑒定要求時,應增設外加柱;當墻體采用雙面鋼筋網砂漿面層或鋼筋混凝土板墻加固,且在墻體交接處增設互相可靠拉結的配筋加強帶時,可不另設構造柱。當影響范圍較大時,可采用隔斷墻將既有建筑、地下管線或道路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