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駕駛員在路面行車要提高安全意識
駕駛員在路面行車要提高安全意識,要慢、要穩(wěn),不可猛打方向盤;與前車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轉(zhuǎn)彎時應提前減速,低速行駛,要防止急轉(zhuǎn)猛回造成側(cè)滑。冰雪路面,要將雪地模式開關(guān)打開。防止因ABS失效,導致車輛打滑。駕駛員要提前到達場站,對車輛的安全性能進行仔細的檢查。把前擋風玻璃和反光鏡上的冰雪清除干凈,抹干玻璃里外的水霧,保證行車時有良好的視線;車廂地板和車門踏板如有結(jié)冰應及時處理,防止乘客上下車和在車內(nèi)走動過程中摔倒。
濕滑路面,“慢”是應對一切的法寶
對于濕滑路面,“慢”是應對一切的法寶,因為不管配備怎樣先進的電子系統(tǒng),都不能突破車輛的物理極限,否則都會出現(xiàn)車輛失控,并極有可能引發(fā)交通事故。至于雪地胎,因為南方下雪的天氣實在太少,完全不需要,四季通用輪胎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需求。因為低溫下輪胎抓地力會下降,在起步階段還是要慢點好。玻璃水是需要提醒各位朋友的,在每年冷的那幾個月,更換-25°的玻璃水,防止出現(xiàn)結(jié)冰影響使用。不少朋友出于省錢的目的,用自來水代替玻璃水,這樣對于車輛保養(yǎng)來說并不是很好。
夜晚能見度低,難以辨認前方道路情況
由于光線較暗,無法看清周邊的參照物,駕駛員對自身的車速及安全間距的判斷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額偏差。夜晚能見度低,難以辨認前方道路情況,需憑經(jīng)驗判斷。如:車輛燈光由路中移向路側(cè),說明前方出現(xiàn)彎道。長期在黑暗中駕駛,視野會越來越窄,形成“隧道視野”,導致出現(xiàn)“道路效應”,造成駕駛員困倦;夜間人體生理上處于低谷,加劇行車疲勞和困倦感。
太疲勞時不要強行趕夜路,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休息片刻
可以用改變遠近燈光的辦法,一方面提高其他車輛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減輕視覺疲勞,隨身攜帶風油精、清涼油等有助提神的物品,感覺疲勞時可涂抹在兩邊太陽穴,太疲勞時不要強行趕夜路,可選擇安全地點停車休息片刻,出車前需對車輛進行詳細的技術(shù)檢查,確保車輛技術(shù)狀況良好,尤其是需要保證車上照明設施正常工作。嚴禁駕駛問題車輛。另外,夜間行車除準備常規(guī)的物品如備胎、千斤頂、扳手外,還應帶上照明設備如應急燈以及緊急停車時的警告標牌,當遇故障緊急停車時,可以給自己的車輛辟出一塊安全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