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建筑圍護結構對建筑保溫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其中的熱橋問題往往是人們所尤為容易忽略的。當代建筑因為追求造型的變化,立面,上的凹凸進退增多,突出墻體、屋面的構件也越來越多,外飄窗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些設計手法豐富了建筑造型,卻無形中增加了熱橋的產生,對建筑節(jié)能帶來不利的影響。產生熱橋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該部位的傳熱系數比相鄰部位的傳熱系數大得多,熱阻小,保溫性能較差;二是因為該部位的受熱面積遠小于其散熱面積,從而失熱過多,內表面溫度較低。
外墻自保溫系統(tǒng)是墻體自身的材料具有節(jié)能阻熱的功能,加氣混凝土砌塊是當前使用較多的,尤其是砂加氣混凝土砌塊,這些砌塊里面有許多封閉小孔,保溫性能良好,其中較為典型的是伊通自保溫系統(tǒng),它利用伊通塊或伊通板直接作為建筑物的外墻、內墻、屋面,從而達到保溫節(jié)能效果。它可以將圍護和保溫合二為一,不需要另外附加保溫隔熱材料,一方面滿足了建筑要求,另一方面又達到保溫節(jié)能的目的。
標識等級:建筑能效標識的適用對象是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以及實施節(jié)能改造后的既有建筑,以單棟建筑為測評對象。建筑能效標識劃分為五個等級,節(jié)能50~65%為一星,是節(jié)能達標建筑;節(jié)能65~75%為二星;節(jié)能75~85%以上為三星;節(jié)能85%以上為四星。若選擇項(對高于國家現行建筑節(jié)能標準的用能系統(tǒng)和工藝技術加分的項目)所加分數超過60分(滿分100分)則再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