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毛竹的不同月份生長習(xí)性:
3月:
播種育苗。毛竹苗怕澇、怕旱、怕凍,容易發(fā)生病蟲害。要選擇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作圃 地和細(xì)致整地做床。播前,用0.3%的KMnO4浸種消毒2-4小時后即可播種。條播、撒播、穴播均可。 穴播的株行距為30厘米左右,每穴均勻點播8-10粒,用細(xì)焦泥灰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再蓋草淋水。條播時,條距30厘米左右。畝用種2千克左右。播后要注意鼠、雀、蟲和蚯蚓為害。
4月至5月
1)竹圃管理。竹苗出土后要分批適量揭草。在向陽地方的春播苗,揭草后要搭棚遮蔭。透光度為50%-60%。要經(jīng)常除草松土,適當(dāng)培土壅根。利用陰雨天,把過密的竹苗帶土間苗,移植在缺苗穴中,每穴1-2株。
(2)護筍養(yǎng)竹。冬筍是春筍的前身,都能成竹,要做到冬筍不挖,保護春筍。
6月至7月
?。?)竹圃管理。除草松土,培土壅根,分次施肥。高溫干旱期,要適量澆水灌溉。
(2)幼林扶育。除草松土,竹農(nóng)間作扶育、施肥蓋土,灌溉排澇和間伐扶育。
(3)成林扶育。主要是松土施肥和護筍養(yǎng)竹。這期間是竹鞭生長旺期,不能挖鞭筍,以免影響竹鞭蔓延和成竹量。
毛竹的養(yǎng)殖方法造林整地: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墾整地,即將造林地內(nèi)的雜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l面深翻25-30厘米,將表土翻入底層,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樹根等,再定表土翻入底層,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塊和粗樹兜,樹根等,再定l點挖栽植穴。坡度較大(15-20度)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帶整地,即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帶寬帶距視坡度緩陡及栽植密度而定,一般為3米左右。整地帶上先劈除雜草灌木,后沿帶開墾,翻土深度40厘米左右,再在已翻土的帶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則采用塊狀整地,即根據(jù)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確定栽植點,清除各栽植點周圍2米左右的雜草灌木,按栽植點挖穴。無論那整地方式,都須在挖栽植穴前確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離。在坡地上挖穴時,應(yīng)注意穴的長邊與等高線平行。
挖穴規(guī)格:毛竹移竹造林每畝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米或4×5米;栽植穴的規(guī)格穴是長1.5米,寬0.8米,深0.5米左右。
施基肥:在林地栽植穴之間挖1m長施肥溝,每溝施復(fù)合肥500克,復(fù)土密封。
毛竹生長、繁殖和更新特殊, 具有獨l特的生理生 態(tài)特性, 個體生長速度驚人, 竹筍出土后在較短的時 間(約40天)內(nèi)即完成縱向向上生長和橫向生長, 隨后 的生長過程主要是內(nèi)部生理物質(zhì)和材質(zhì)的變化, 其高 度、粗度和碳儲量都變化不大(賀新強和李素文, 1999; 施擁軍等, 2013; 江澤慧等, 2014)。
另據(jù)報道, 一年生毛竹的固碳量在6個月內(nèi)已占全年固碳量的 88.8%以上, 一年生以上的老竹對竹林碳積累的貢獻(xiàn) 已不到10% (周國模和姜培坤, 2004; 周國模等, 2006; Li et al.,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