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關(guān)于土地公的祭祀小知識
土地公生:農(nóng)歷二月二日(古時為立春后第五個戊日)
土地公得道升1天日:農(nóng)歷八月十五
《諸羅縣志》:“中秋祀當(dāng)境土神,與二月二日同;訪秋報也。四境歌吹相聞。為之社戲”,故所謂春祈秋報即與上述兩日相同,現(xiàn)今之祭儀應(yīng)為舊有社祭習(xí)俗之變。
作牙:“作牙”,習(xí)俗上舊歷每月的初二、十六,商家都祭拜土地公,稱之“作牙”,又稱“牙祭”、“作祃”。
掃墓:民間認(rèn)為后土乃墓園之守護(hù),故掃墓前需先祭拜后土,答謝其看守墳?zāi)怪羷凇?br />
土地神像為什么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呢?
土地神,也叫土地爺爺,在我國民間百姓心目中,土地神是親民的,但也是受尊崇的一尊神,所一有很多人都會供奉土地神像。
要說老百姓們不畏懼的,也是非土地神莫屬。其他的都有“神威”,百姓們都有畏懼心理,不敢有絲毫的不敬與得罪。但對土地神就不一樣,人們不存在畏懼心理,認(rèn)為土地神就像家人一樣,時時刻刻與自己生活在一起,沒有什么可怕。這就像士兵見了班長、排長,覺得也沒有什么可怕,如果是見了連長、營長、團(tuán)長,官越大就覺得越可怕。
供奉土地神像的歷史悠久,牽扯到“社,祭土。”的社日一系列祭祀活動,而社日活動在漢、唐、宋鼎盛,在此之后就逐漸衰落,很多地方只敬土地神,而沒有社日了,因此我們不細(xì)展開來。這里要說的,是土地神的歷史原型人物。
土地神,有名“福德正神”,其歷史原型為:周朝官吏張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
據(jù)傳,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土地神像,不久由貧轉(zhuǎn)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并塑金身膜拜,取其本名,尊為“福德正神”。
石雕佛像應(yīng)該如何擺放
家里想要供奉石雕佛像的話,能準(zhǔn)備一間專門供奉石雕佛像的佛堂,是坐東朝西,坐北朝南也可以,如果家里實(shí)在準(zhǔn)備不出一間空曠的位子的話,也可以把石雕佛像擺放在客廳的一個位置,放上桌子,擺放上貢品,貢品為水果,或者糕點(diǎn)也可以。
早晚對石雕佛像上香一次,可以在香爐里插三根香,或者一根香也可以。對于供奉石雕佛像要燒香供養(yǎng),瞻禮贊嘆。
贊嘆就是講演這部經(jīng),介紹這部經(jīng),讀誦這部經(jīng),這就是贊嘆。如果石雕佛像被擺放在客廳的話,記得在不供奉的時候,一定要拿紅布遮蓋上,并且,如來石雕佛像擺放的位置一定不要面對廁所。
如果擺放在佛堂的話,,石雕佛像的擺放位置是面向東方,然后,供奉者朝西方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