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塑料制作的基本工藝流程
七、輔助措施為了達到使用性能還應在生產(chǎn)工藝中增加輔助措施
1.增加強度——配用硬質碳黑摻用酚醛樹脂
2.增加耐磨性——配用硬質碳黑
3.氣密性要求高——少用揮發(fā)性高的組分
4.增加耐熱性——采用新的硫化工藝
5.增加耐寒性——通過生膠的解枝鑲嵌,降低結晶傾向,使用耐低溫的增塑劑
6.增加耐燃性——不用易燃助劑、少用軟化劑、使用阻燃劑如三氧化銻
7.增加耐氧性、耐臭氧性——采用對二胺類防護劑
8.提高電絕緣性——配用高結構填充劑或金屬粉配用抗靜電劑
9.提高磁性——采用鍶鐵氧粉鋁鎳鐵粉鐵鋇粉等作填充劑
10.提高耐水性——采用氧化鉛或樹脂硫化體系配用吸水性較低的填充劑如硫1酸鋇、陶土
11.提高耐油性——充分交聯(lián)、少用增塑劑
12.提高耐酸堿度——多用填充劑
13.提高高真空性——配用揮發(fā)性小的添加劑
景縣賽鋼橡塑制品有限公司一直承擔著我國重點工程機械、輸送鏈條機械、傳動設備配件、紡織機械配件、造紙機械配件等百余種上千個系列配套定點生產(chǎn)任務。
注塑件加工中為何會變形
1、塑料件加工因為熔料在模具型腔中的不適當流動,致使塑件表而發(fā)生年輪狀、螺旋狀或云霧狀的波形凹凸不平的缺點.塑料加工塑件外表發(fā)生有空地的裂縫及由此形成的破損。
2、塑料件加工模塑過程中,溢入模具合模面縫隙間并留存在塑件上的剩余料.塑件加工外表的一種線狀痕跡,是由注射或擠出中若干股流料在漠具中分流集合,熔料在界面處未徹底熔合,互相不能熔接為一體,形成熔合印跡,影響塑件的外觀質量及力學性能。
塑料件加工模具澆口方位方法、成型周期等制約模具結構的可猜測事項,盡可能事前處理或有相應的改進對策。塑料件加工應承認金屬嵌件是不是需求預熱或枯燥處理.意圖在于確保產(chǎn)品質量和成型的穩(wěn)定性。
歷史沿革
塑料加工是隨著合成樹脂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它和塑料機械的發(fā)展互相促進。不少塑料加工技術,系借鑒于橡膠、金屬和陶瓷加工。塑料加工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賽璐珞誕生之后,因其易燃,只能用模壓法制成塊狀物,再經(jīng)機械加工成片材,片材可用熱成型法加工。這是最早的塑料加工。澆鑄成型是隨著酚醛樹脂問世而研究成功的;注射成型始于20世紀20年代,用于加工醋酸纖維素和聚苯乙烯;除了發(fā)動機部件外,汽車的其他汽車塑料件可使用增強尼龍,如機油濾清器,刮雨器,散熱器格柵等。30年代中期,軟聚氯乙烯擠出成型研制成功,塑料專用的單螺桿擠出機相應問世
塑料加工
;制造材料通常采用塑料模具鋼模塊,常用的材質主要為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鋼等。1938年雙螺桿擠出機也投入生產(chǎn)。40年代初,制出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吹塑技術用于生產(chǎn)聚乙烯中空制品。1952年往復螺桿式注射機問世,使注射成型技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60~70年代,新發(fā)展起來的塑料加工技術有:各種增強塑料新成型方法,如纏繞、拉擠、片材模塑成型、反應注射成型、結構泡沫成型、異型材擠出成型、片材固相成型以及共擠出、共注塑等。進入80年代,塑料加工向著高效、高速、高精度、節(jié)能、大型化或超小、超薄等方向發(fā)展,計算機技術進入這一領域,把整個塑料加工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