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混紡比的定量分析和操作方法
混紡比的測定 首先選用適當的溶液, 使混紡織物或交織物中的一種纖維溶解, 而其他纖維不溶解, 然后稱取殘留纖維的重量, 來計算混紡百分率。 利用化學溶解法, 對各種混紡織物和交織物進行混紡比的定量分析 步驟和操作方法:(以滌棉織物為例) ( 1) 取來樣一定尺寸, 稱取試樣干重。 ( 2) 選用75% 硫酸溶液, 在常溫下經30min 后, 稱取殘留纖維的干重, 按上式即可計算出混紡織物的混紡比。
型柔軟劑一般為胺內酯型結構
型柔軟劑 型柔軟劑是為了改進陽離子型柔軟劑而發(fā)展的一類柔軟劑。其對合成纖維親和力較強,沒有泛黃和使染料變色等弊病。也可用于絲綢的復練工序,使絲綢手感更好。型柔軟劑還可與陽離子型柔軟劑一起使用,起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這類柔軟劑一般為胺內酯型結構。 活性染料化學結構的影響 用活性染料染色的纖維素纖維織物在進行耐濕摩擦色牢度實驗時,引起顏色轉移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一是水溶性的 染料在摩擦時被轉移到了摩擦織物上,使原樣褪色并使摩擦布沾色; 二是部分染色的纖維在摩擦時發(fā)生斷裂,形成微小的有色纖維顆粒并被轉移到摩擦織物上,造成 沾色。
加強練原管理,為染色提供合格半制品
加強練原管理,為染色提供合格半制品。 ①坯布的纖維種類、質量、配比以及上漿情況對染色均有較大的影響。不同紡織廠的坯布,在相同染色工藝條件下加工所得的色澤往往深淺不一致,所以同一批染制品必須采用相同的坯布。 ②前處理采用的設備不同,工藝條件不容易掌握一致,所得的半制品染色后色澤有差別。要按不同品種、不同設備調整工藝,使退、煮、漂、絲光勻透,保證練漂效果達到染制品的染色要求。 ③需染前定形的織物定形要均勻一致,避免染色時因定形不勻產生色差。 ④絲光后織物的pH值是前處理中影響色差顯著的因素之一。絲光后pH 值偏高不僅會造成烘干時織物泛黃,而且會使染料在高溫堿性下發(fā)生色光變化而造成色差。
四分制直線碼評分法(一般用于梭織面料,單卷每100平方碼的評
四分制直線碼評分法 四分制面積碼評分法(一般用于梭織面料,亦用于針織面料) 計算方法:每卷布驗好后,可將所得的分數加起來,用以下的公式計算出每卷布在每100平方碼的分數 單卷面料每100平房碼的評分數=扣分數*3600/(受檢碼數*有限門幅英寸) 平均100平房碼的評分數=(總扣分數*3600)/(總受檢碼數*平均有效門幅英寸)計算結果到小數點后一位 接受范圍:單卷每100平方碼40分一下為A等,40分以上為B等 所有檢驗布匹的平均分低于每100平方碼28分 以上條件需同事滿足,即使單卷評分均低于40分,但平均分仍大于28分的話,結論亦判定為不合格。 不同的面料可以有不同的合格分數要求,合格的分數也可以由采購商和供應商協(xié)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