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而體適能訓練對數學能力的發(fā)展,就更為直觀了。
長短、寬窄、大小、薄厚、高低、輕重、快慢等對比概念,會一直反反復復出現在常規(guī)的訓練之中,并讓孩子通過親自的體驗和互動來產生為直觀的認知;針對一些因為孩子個人的客觀原因而暫時無法完成的動作,老師和家長可以適當提供一些輔助而不是全盤包辦。對距離、空間等客觀因素的理解,對時間等抽象因素的理解,對數字的認知、簡單的運算(比如兩個矮箱子疊起來就變成了一個高箱子),也會在訓練過程中讓孩子們不斷產生認知。另外,疊加了時間、速度、慣性因素的軌跡預測這類更為復雜、高的認知模式,在訓練過程中也會大量體現。
03、對體適能訓練的誤區(qū)?
一個誤區(qū)是將“體適能訓練”當成了普通的體能訓練。這一點在一章節(jié)《什么是兒童體適能》中已經深度解答了,兒童體適能的訓練是以身體運動為基本手段,增強幼兒的體質和身體能力,并在此過程中讓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斷突破自身認知的邊界,養(yǎng)成保持健康的習慣,能夠嘗試著不斷超越更好的自己。他建議,讓孩子進行專項運動的同時,應該遵循孩子身體素質的窗口期特性,鍛煉孩子全身系統的身體素質,即體適能基礎訓練。
所以,運動訓練是它的手段但不是全貌。
ikidfit少兒體能中心江蘇鹽城城市總代理孫大海:機構可將自己的課程輸入到幼兒園內,與幼兒園進行合作,通過幼兒園為機構引流。合作期間,機構一定要與幼兒園女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因為女老師是接觸孩子時間長的人群。同時,機構可以在幼兒園內每學期舉辦一次親子運動會、每年度舉辦一次合作園運動會,以校園賽事的方式覆蓋更多受眾人群、擴大機構品牌影響力。過早讓孩子進行單一的專項練習,身體不斷重復使用相同的肌肉群和單一的動作模式,會人為的造成身體發(fā)育的不對稱、不平衡,甚至不協調的現象,后期就運動表現力而言很難“更上一層樓”,有些甚至抹殺了孩子對這項運動的興趣和熱愛。
更多的數據慘不忍睹:
近日,國家衛(wèi)健委在舉行例行發(fā)布會時表示,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6.4%,二者相加達到16%。
在不滿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現了一種血管危險因素。
新華網報道:2018年,我國發(fā)布首份《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報告》,報告指出四年級、八年級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36.5%和65.3%。
教部《體質調研》的調查數據顯示,近三十年來,我國12歲以下的兒童在身高、體重方面取得明顯增長,但體質下降趨勢明顯,并且力量、速度、爆發(fā)力及耐力等各項運動素質持續(xù)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