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鈦白粉顆粒的形狀、大小和粒度分布都會對白度產(chǎn)生影響。對于凹印復合薄膜油墨為了使印品色彩鮮艷、美觀,都先用白墨打底,然后再進行彩色印刷。鈦白粉的顆粒形狀要求外形輪廓光滑,不帶棱角,因為帶棱角的表面會減弱對光的反射。粒子大小應控制在0.2~0.4μm之間。即相當于可見光的波長范圍(0.4~0.7μm)的一半,這樣才能獲得高的光散射能力,使其顏色顯得更白。其粒徑小于0.1μm時,晶體則是透明的;當粒徑太大時,即使產(chǎn)品中含有少量(0.1%~2%)粒徑為0.5μm以上的大粒子,就會降低顆粒對光的散射能力,就可能對顏料性能產(chǎn)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于粒徑分布,則要求均勻,分布帶要狹窄。
加入分散劑后,粒子之間相互隔離,相互作用力減小,涂料體系的粘度下降。
這一趨勢隨著分散劑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強,直至涂料粘度降至低,呈現(xiàn)牛頓流體的特性。
其后,隨著分散劑用量的逐漸增大,游離的分散劑之間的作用力使彼此間形成網(wǎng)絡結構,從而使涂料粘度升高。
鈦白粉分散性的評價方法
細度板:常用的檢測工具 ,粗略但快速。
光澤、霧影測量:與顏料的細度密切相關。
流平性測量:解絮凝分散的涂料其流動性能較為接近牛頓型流體。
指擦試驗:有其他顏色存在時。
外觀評價:起泡傾向。
儲存穩(wěn)定性:40°C儲存1~4星期。
分散這個問題對于每一個鈦白粉生產(chǎn)企業(yè)和使用企業(yè)而言都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鈦白粉的生產(chǎn)與應用過程而言,分散性的好壞常常是評價該產(chǎn)品質(zhì)量優(yōu)劣的極為重要的指標。金紅石型鈦白粉在涂料領域應用廣泛,分散 性更是關注的焦點。
鈦白粉在水性涂料中分散原理
鈦白粉在水相中分散的基本原理:我們可以把鈦白粉的研磨分散過程大致分為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三個步驟:
A、潤濕;
B、分離;
C、穩(wěn)定化。
在實際研磨分散過程中這三個步驟并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的,即這三者中若有一個不能達到目的就會使研磨效率下降甚至產(chǎn)品不能達到所需求的程度,或者返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