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軋機的基本裝置
軋機中軋輥的平衡裝置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于提升上輥,還可以預防扎件在進出軋輥時受到沖擊的裝置,主要的形式有:彈簧式比較常用于型材的軋機中;重錘式比較常用于軋輥的移動量大的初級軋機中;而液壓式的比較常用于四輥的板帶軋機中。
換輥的裝置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很好的提高整個作業(yè)的效率,所以軋機的換輥比較迅速還很方便,換輥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四種:小車式、鉤式、整機架換輥式和套筒式。其中兩種換輥的方式必須要使用到吊機來進行輔助操作,而整機架的換輥方式需要使用兩套機架來操作,所以這種方式比較常用于小型的軋機,小車的換輥方式比較適合用于大型的軋機,因為其特別有利于自動化。而目前市面上,軋機上使用多的換輥方式就是自動的換輥裝置,換輥時間為每次5-8分鐘。3、除涂裝層清除冷軋機零件表面的保護涂裝層,可根據涂裝層的損壞程度和保護涂裝層的要求,進行全部或部分清除。
軋輥是冷軋機中的重要組件之一,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軋制產品的質量,因此在設備運行過程中要好好保護軋輥。首先這里的對輥要防止旋弧撞擊,比如鋼筋中斷之后軋輥不能因為負載的突然釋放而發(fā)生觸碰。
其次,在軋制過程中,冷軋機軋輥加壓要合理,也就是要注意母材和成品之間的額壓縮比,壓縮比太大的話軋輥勢必超負荷運轉,容易環(huán)裂,一般12盤園軋10,10盤園軋8.5,8盤園軋6.5,6.5軋5.5,如果硬要12盤園軋9.5的話,軋輥就費勁了。在軋機的生產和應用過程中,有效的實現其更好的發(fā)展,那么在科技和發(fā)展中是非常有利的幫助,目前市面上,很多生產已經促使軋機的快速發(fā)展,如此對于科技的進步和生產都是非常有利的,那么軋機中機組的發(fā)展是怎樣的呢。
當然,冷軋機軋輥和軋輥軸的配合方式很關鍵,因為軋輥得脆性和難加工性,不能用鍵連接,但是還要保證強扭矩的工況下不能打滑,否則軋輥就會爛。同時,上下輥之間一定要保持應有的間隙,不能為了追求鋼筋的負差使勁的壓軋輥,這樣一方面縱肋會很難看,另一方面軋輥會很容易受損。中間輥彎輥缸長期工作在很小彎輥狀態(tài)下,使其磨損增加,并縮短其使用壽命。
冷軋機軋輥主動軋制必須有過硬的技術,生產過程中必須保證軋輥前級供料沒順暢,沒有猛烈的反拉伸載荷,后級出料自然,沒有強制性的拉伸出料,不要用帶動力的調直機,因為調直機的線速必須快過軋輥的線速,這樣就會造成鋼筋把軋輥痕槽或者說孔型拉壞,表現為孔型兩側有崩裂和掉塊。2、三相電壓間不平衡度應小于±5%3、電網輸入電壓為線電壓交流380v,電網電壓持續(xù)波動范圍不超過±10%,電網頻率變化不超過±2%(即應在49Hz—51Hz)。
冷軋機在車間內是怎么正確操作的?
首先一定要將冷軋機的底座固定牢靠,防止其運轉過程中產生震動現象;所用的緊固螺紋必須與軋輥工作旋轉方向相反,螺帽要有鎖緊裝置,螺絲是細牙。安裝時要作平衡試驗,運轉時應保持平穩(wěn)。
其次,設備使用前必須檢查軋輥、防護裝置等部件,確保其完好性。開機時,人必須站在軋輥側面并讓軋機先空轉數分鐘,確認情況正常后,才能開始工作。還有是冷軋機的運轉速度,以其砂輪使用高速度來說,不得超過砂輪規(guī)定的安全線速度。
后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防止軋輥因受壓不當而爆裂,禁止軋制超過軋機生產能力的軋件。也禁止在在冷軋機器旁堆放物件,使用完畢應隨時切斷電源并做好相應的清潔工作。
不同軋機的結構形式和性能簡述
(1)行星軋機:兩個大直徑支承輥帶動兩組行星輥系,板坯或扁錠一次通過即可熱軋成薄帶,壓下率達90%~95%。若在前道工序配以連鑄機,后道工序配以平整機則可簡化熱軋帶鋼的生產工藝。大型行星軋機的輥身長度可達l 450mm。
(2)軋機:由一組成對的水平輥和立輥組成,所有軋輥都由動力傳動。用于軋制板坯或扁鋼。
(3)鋼梁軋機:結構與軋機相似,立輥與水平輥的軸線置于同一垂直平面內,而且立輥是從動的。適于軋制高度為300~1 200 mm的寬緣鋼梁。
(4)盤式穿孔機:軋件軸線低于圓盤軸線,圓盤旋轉時使軋件頂著芯棒螺旋前進,將實心的圓鋼頂軋成空心的毛坯管,適用于軋制660~150ram的無縫鋼管。另有一種斜軋式穿孔機,其鼓形的軋輥斜交并旋轉,工作原理與盤式穿孔機相似,適于軋制660~650mm的無縫鋼管。斜軋穿孔機與自動軋管機、均整軋機、定徑(減徑)機和斜輥矯直機配套為無縫鋼管熱軋機組。還有就是滾子和擋邊,以及滾子的滾動表面保持良好的油臘的潤滑工作。
(5)輪箍軋機:由一對立輥軋延輪箍的內外圓,一對斜置的錐形輥軋延輪箍的兩端面。用于軋制車輪或滾動軸承的內環(huán)和外環(huán)。
(6)圓球軋機:有一對斜交的帶螺旋半圓槽的軋輥,棒料在旋轉的軋輥間螺旋前進而被軋成圓球,可軋制直徑60~650mm的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