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要從天不黑摳沒出土的爬拉猴洞說起。其洞小如高粱粒,大如蠶豆籽,形狀參差不齊的就是爬拉猴洞。如果洞口圓滑,小的則是螞蟻穴,大的則是屎殼郎洞或已出土的螞蚱洞。夜幕降臨爬拉猴剛出土,則可在地表或樹干捉之。到晚上10時許,爬拉猴則爬到樹枝、草叢和玉米葉下蛻皮變成漂亮的嫩知了了。如果用棍戳樹枝上的爬拉猴,礦燈光必須跟著它一同落地,才能準確找到落地的爬拉猴。后還要提醒一下大家,要看清自己的腳下是否有坑洼,荊棘,狗屎以及嚇人的蟾蜍,花蛇。因為它們往往會給你帶來不便
還有一種就是用小麥自制的粘膠,涂在掃帚條的尖上綁在竹竿上用來粘知了,這種幾率也能達到80%。粘膠的制作過程,選用飽滿的小麥用清水洗干凈,晾干后放在嘴里咀嚼,把皮吐出來,只保留里面的淀粉,代小麥皮圖干凈后用楊樹葉子包好剩下的淀粉夾在胳肘窩里,應(yīng)該在30分鐘左右吧,拿出來看看粘不粘,如果2個手指感覺粘力較大,那么就可以涂在掃帚尖上來粘知了了。白天用以上三種工具從早上9:00開始到下午4:00至少能到500左右的知了,我記得那時候我們都用編織袋裝的。夜間知了是時機,因為知了在夜間視力不行并且哪里有光就往哪里飛
知了猴是不完全昆蟲,它的生長階段只經(jīng)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而完全昆蟲是指要經(jīng)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知了猴的生長周期一般是3-5年,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地下生長的,所以人工養(yǎng)殖的難度也很大,費的心思也很多,要注意排水防澇,要注意防治天敵侵害,要注意給田地里的小樹林施肥,讓它們的根系更加發(fā)達,這是因為知了猴在地下生長時是依靠這些植物的根系來獲得營養(yǎng)的,所以如果想要知了猴的產(chǎn)量高,培育好這些小樹木也是很重要的任務(wù),而且,當(dāng)知了猴鉆出地面的時候,還需要爬上這些枝干。
知了猴在目前的飯桌上很常見,這是因為知了猴營養(yǎng)價值高,已逐漸被大眾認可,知了猴素有“唐僧肉”的美譽,蛋白質(zhì)含量極為豐富,是少數(shù)的幾種高蛋白食物之一。有數(shù)據(jù)表明,剛出土的還未脫殼的知了猴富含的蛋白質(zhì)是雞蛋的6倍,是鯉魚的4倍,是雞肉、牛肉、羊肉等肉的3-4倍。而且,知了猴的脂肪含量也不高,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食品之一。 此外,知了猴還含有人體多種必需的氨基酸,還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營養(yǎng)品,堪稱食用昆蟲中的佼佼者,正是因為此,大眾才會如此喜愛,售賣的價格才會如此高昂,如今的飯桌上,一小碟知了猴的價格就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