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秦始皇俑博物館介紹
秦始皇俑博物館又稱俑、秦俑。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與秦始皇帝陵一同組成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俑素有大奇跡之稱。這里出土的一千多個士兵陶俑,形象各不相同,神態(tài)生動,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二十世紀考古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歷史背景
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前后將近使用了72萬人力,修筑時間長達38年,工程浩大。直至秦始皇去世陵園都未修建完成,由秦二世胡亥繼續(xù)修建1年多才完成。
傳聞中,秦始皇耗費無數(shù)人力物力財力,為自己建造了一個地宮,而俑就是地宮的守衛(wèi)者。
秦俑可謂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秦俑之所以在規(guī)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這個皇帝的意志分不開。
華清宮(華清池驪山)景區(qū)介紹
華清宮(華清池 驪山)景區(qū)位于西安城東30公里,與俑相毗鄰。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和眾多歷史事件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qū)。 宮內勝景: 華清宮歷史悠久,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宮內集中著唐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qū)、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區(qū)和飛霜殿、萬壽殿、 長生殿、環(huán)園和禹王殿等標志性建筑群。 “溫泉頌”碑 驪山溫泉因開發(fā)利用早且備受歷代帝王的青睞,享有“御泉”的美譽。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姜寨先民就開始利用驪山溫泉。源遠流長的驪山溫泉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景區(qū)內的這塊溫泉頌石碑高154厘米,寬72厘米,厚19厘米,盤龍螭首,梯形跌座。是北魏雍州刺史元萇篆刻,碑文寫到“溫泉乃自然之經(jīng)方,天地之元醫(yī),干城萬國之民,懷疾枕菏之客,莫不宿糧而來賓,療苦于水”,此碑是華清宮現(xiàn)存早的文字實物資料。
西安鐘樓有什么特點?
西安鐘樓是國內規(guī)模較大,保存完整的一座鐘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鐘樓處于西安的中心地帶,是古城的之一,以它為中心輻射出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并分別與西安城墻東、南、西、北四門相接。
西安的鼓樓,原先在西邊的廣濟街上,隨著城市中心東移,在明神宗萬歷十年(1582年),將鐘樓遷徙到了鼓樓東邊,今天的位置。
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筑藝術風格,下部為磚石結構的正方形基座,頂部為三重四面攢尖頂結構,覆著深綠色琉璃瓦,用真金鉑包裹?;拿嬲懈饔懈呒s6米的門洞,門洞間互通,過去是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交會的通道,車輛從門洞通過,如今門洞已封閉,周圍建有公路轉盤,地下有人行的通道。
進入鐘樓的入口就在這地下通道內,有樓梯可盤旋登樓。鐘樓內有一口“景云鐘”,原件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現(xiàn)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里。
站在鐘樓上,能夠看到從鐘樓延伸出來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鐘樓周邊有西安繁華的商區(qū)、及不遠處的鼓樓。
普陀山旅游攻略
普陀山位于錢塘江口、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系中國四大名山之一。景區(qū)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總面積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島12.5平方公里,高峰佛頂山海拔292米。既有悠久的文化,又有豐富的海島風光,古人稱之為“海天佛國”、“人間清靜境”。 普陀山大海懷抱,金沙綿亙,景色優(yōu)美,氣候宜人。景點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陽洞、磐陀石、二龜聽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南海觀音、大乘庵等。 改革開放以來,普陀山管理局帶領全山人民艱苦奮斗,創(chuàng)建了文明山、安全山、衛(wèi)生山。內捷,旅游環(huán)境良好。本島日舒適接待量為1萬人次。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觀音香會、朝圣盛典,海內外香游客摩肩接踵、蜂擁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