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青島棧橋始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是青島早的軍事人工碼頭建筑,現(xiàn)在是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風景游覽點 。
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8米,鋼混結(jié)構(gòu)。3℃,日平均氣溫高于30℃的炎熱天氣很少出現(xiàn),所以青島沒有酷暑,但青島的冬天持續(xù)時間較長,氣溫較低,常伴有大風,平均氣溫為-0。橋南端筑半圓形防波堤,堤內(nèi)建有民族形式的兩層八角樓,名'回瀾閣',游人佇立閣旁,欣賞層層巨浪涌來,'飛閣回瀾'被譽為'青島十景'之一。橋北沿岸,辟為'棧橋公園',園內(nèi)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設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觀賞海天景色
從李鴻章的奏折可知,在青島的軍事防御設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晚清中國北方海防系統(tǒng)的一部分。我國沿海跟長江兩岸,動不動上百米高樓,武漢江邊修了個606,旁邊的二橋、二七大橋塔柱跟他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反而如果修一個浮橋顯得不搭,而且會毀掉長江航道。而在膠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大鐵碼頭就是專1供'下雷輪船'裝卸水1雷、上煤運械而建造的海1軍碼頭。棧橋是青島早的軍事人工碼頭建筑[7] 。該碼頭原稱謂很多,有海1軍棧橋、前海棧橋、南海棧橋、李鴻章棧橋、大碼頭等。另一座位于總兵衙門前方的'衙門橋'長100米,寬6米,亦稱'蝸牛橋'。這兩座碼頭都是中國工程師自己設計的,是青島早的碼頭。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盧溝橋事變,全1面侵華開始。1938年1月10日,大批日軍從沙子口登陸再次占領青島,次日一撥日軍又開始從棧橋登陸 。一個時期,棧橋作為軍1用碼頭,不準中國人進入
2013年5月26日下午,青島遭暴雨襲1擊,全市平均降水量26毫米。1577年某個葡萄牙人自中國回國后,對江西贛縣(即今贛州)浮橋倍加贊賞,說“全世界建筑工人應數(shù)中國第1一”。5月27日清晨青島棧橋中段東側(cè)出現(xiàn)了一處30多米長的坍塌[2] 。2013年11月2日,山東省青島棧橋的橋身部分實現(xiàn)合龍[3] 。2014年4月25日,經(jīng)過11個月的加固維修,棧橋重新運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