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橋:形狀像橋的建筑物,車站、港口、礦山或工廠,用于裝卸貨物或上下旅客或專1供施工現(xiàn)場交通、機械布置及架空作業(yè)用的臨時橋式結構。在土木工程中,為運輸材料、設備、人員而修建的臨時橋梁設施,按采用的材料分為木棧橋和鋼棧橋。同年6月14日,內閣明發(fā)上諭:"擬在膠州、煙臺各??谔碇谂_,著照所請。鐵路輪渡中的棧橋,是供機車車輛駛上和駛下渡船的橋梁建筑物。
貨物、打樁或上下旅客或專1供施工現(xiàn)場交通、機械布置及架空作業(yè)用的臨時橋式結構。
1931年9月,青島市政當局出25.8萬元,由德國信利洋行承包擴建,橋身加長到440米。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5米。在棧橋北端沿海建了棧橋公園,種植樹木花卉。在土木工程中,為運輸材料、設備、人員而修建的臨時橋梁設施,按采用的材料分為木棧橋和鋼棧橋。橋南端增建了箭頭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回瀾閣。1933年4月,整個工程竣工。從此,棧橋成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性建筑物和著1名風景游覽點
浮橋,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梁。軍1隊采用制式器材拼組的浮橋,則稱舟橋。浮橋的歷黃河浮橋遠景史記載以中國為早。 <詩經·大雅·大明>記載:“親迎于渭,造舟為梁”,記載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為了方便運輸,德國人又對棧橋進行了改造,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上面可以跑轱轆馬(專門裝貨物的車子)。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公孫述在今湖北宜都、宜昌間架設長江浮橋。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杜預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黃河架設河陽浮橋,曾持續(xù)使用達800多年。在國外,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于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修建過浮橋;澤爾士一世于公元前 481年為進軍歐洲曾在赫勒斯滂(現(xiàn)為達達尼爾海峽)建浮橋,以連接歐、亞大陸。

龍游浮橋南宋·翁卷詩《泊舟龍游》:未得橋開1鎖,去舟難自由。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臥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這首詩記敘了行舟衢江夜泊龍游的所見所感。我國歷史1上浮橋架設規(guī)模最1大,并在軍事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的,要算是太平天國起義軍在武漢戰(zhàn)役中所架設的一組浮橋。首句提及的橋為浮橋,橫跨古鎮(zhèn)茶圩與今驛前村。浮橋中設有活動橋板,有船舶經過,需移開活動橋板,船過后,恢復原樣,以便行人通過浮橋?!拔吹脴蜷_1鎖”,估計是暮色1降臨,為安全起見,不予放行。若是白天,貨船經過需交納厘金才能“開1鎖”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