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七寶如來石塔舍利塔石雕
我國現存在的大型石雕佛塔大多數由磚石混合搭配結構的,保存下來大型的全部用石頭的材質來制作的數量不是很多。
現在社會中對寺院佛塔的保護是越來越好,使我國石雕佛塔能更好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是對佛教文化的一種信仰和傳承。
石塔比較常見的有:樓閣式的、密檐式的、亭閣式的還有覆缽式石塔、金剛寶座式石塔、寶篋印式石塔、五輪石塔、多寶石塔、無縫式石塔等多種形態(tài)結構各異的塔系。從形狀上分有:早期的正方形逐漸演變成了六邊形、八邊形乃至圓形。
佛教文化上的六度小和尚小沙彌石雕指哪六度
所以我們通宵常做的小和尚石雕、小沙彌石雕的六度,一般都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智慧。
布施里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謂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眾生??匆娨磺腥松芸?,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樂,迷者受益,布施分為三種:
1.財布施——布施以金錢、物品去幫助窮苦者,改善他們的生活,或出資捐款印刷各種善書,經典勸化度人,以改善眾生的心性。
2.無畏施——凡對痛苦的人,用溫暖愛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難,施于援手解難,使受苦心中得到平安,沒有感。如對寺廟佛堂等,獻出勞力清掃維護;或對毀謗正法者,能以無畏精神伸張真理感化之。
3.法布施——以自己所學,領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說,使眾生同沾法雨,轉迷成悟。
持戒就是嚴守戒律,始能塑出端莊法相,持戒才能使身口意清凈,不犯惡業(yè)。當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不妄語、不飲酒。其它奢華歌舞,令人目迷神亂,等亦當禁戒,以維身心清靜。
忍辱——修道途中,阻礙必多,遇挫折毀謗,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饑寒,內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餒,不畏困難,學道度人必能成之。精進——佛海無邊,道海高遠,學無止境,真理研習不可停頓。若有過失,遇人指點,立即改正;凡對眾生有利益工作,當仁不讓,盡力去做,精進不怠,彼岸自達。
禪定——要成佛,必需寂靜其心,以免散亂。要普度眾生,精神須有特別訓練,所以禪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智慧——修行者之心性當具有的智慧。博覽群經、遠大學識、歷練世故,可以辯才無礙,圓通萬事,度化眾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墮落魔障之中。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需要我們不斷的慢慢的鉆研才得以體會。
今天我們將六度小和尚石雕擺放寺院門口,不僅僅是言傳佛教的文化,還時刻鞭策著來寺院的居士。
西游記石雕人物雕塑
石雕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稱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是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長老投胎。他是遺腹子,由于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蕞終遷移到京城的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中脫穎而出。蕞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并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并取名為:孫行者、豬悟能、沙悟凈,之后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為人誠實善良,一心向佛,慈祥,愛憎分明,寧愿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迂腐,鑒別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