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宋朝膏逐漸代替煎,基本沿襲唐代風格,用途日趨廣泛,如南宋《洪氏集驗方》收載的瓊玉膏,沿用至今,同時膏方中含有動物類藥的習慣也流傳下來,如《圣濟總錄》栝萎根膏,此時膏方兼有滋養(yǎng)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趨完善和成熟,表現(xiàn)為膏方的命名正規(guī)、制作規(guī)范,膏專指滋補類方劑,煎指水煎劑;數(shù)量大大增加,臨床運用更加廣泛。
濰坊韓氏本草堂有限公司供應各種膏方、中藥歡迎新老客戶來電咨詢,訂購!
中藥一定要趁熱服嗎?
“藥熬好了,趕快趁熱喝吧!”這是許多人喝中藥的經(jīng)驗,那么,這種有沒有道理呢?
部分中藥趁熱喝反而不好,必須要放涼了之后才會有效果。
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溫服、熱服和涼服
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藥的水等放溫后再服用。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煮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晾至 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藥液趁熱服下。常見于寒證用熱藥,宜熱服,如發(fā)散的中藥,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熱稀飯、熱水,以助藥力。
冷服就是將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為清熱的藥,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解暑就需要這樣的中藥,所以說“冷服”效果更好。
生姜粥
中醫(yī)常把食物分為陰性和陽性,生姜是屬于陽性食物,“體重的增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吃食品,是陰性還是陽性。根據(jù)膏方中是否含有動物膠等動物藥,可將其分為素膏和葷膏,素膏由中藥組成,不易發(fā)霉,四季均可服用。陰性食品增加能量輸入,陽性食品增加能量輸出。西醫(yī)所謂的“基礎新陳代謝率”(BASAL metaBOLISM)是指當身體完全處于休息狀態(tài)時的能量支出。吸收陽性食物能增加基礎新陳代謝率,因為你在休息的時候,便能排除額外的能量,這也就是有很多人吃得很多,但仍能保持苗條的原因。
適應癥:鼻塞、慢性氣管炎、肥胖、脾胃虛寒、胃痛等癥。
制法:生姜8克切為薄片或細料,大棗兩枚米100克加高湯共同煮粥,適加鹽、麻油調(diào)味。 宜忌:忌服。濰坊韓氏本草堂有限公司供應各種膏方、中藥歡迎新老客戶來電咨詢,訂購!
大蒜粥
大蒜與生姜一樣,同屬陽性食物,故能對治肥胖。秋冬季節(jié)是收獲的重要季節(jié),人體為適應外界漸冷的氣候會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血液在消化道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機能增強,食欲旺盛,體內(nèi)高熱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營養(yǎng)藏于體內(nèi),同時代謝降低,消耗減少。大蒜粥既能強身健體,不妨常服。但不少人怕其味道,現(xiàn)在教你如何“吃了大蒜后,嘴巴不會臭”:一、吃大蒜粥后,用一片含于囗中。二、用少許茶葉放在囗中細嚼。三、吃幾粒大棗。這些都是解除蒜囗臭,比較有效的方法。
制法:紫皮大蒜50克,去皮后蒜放在沸水中煮一分鐘撈出備用,然后再把米100克放入煮蒜水中煮粥,粥成再將蒜重新放入粥內(nèi),加入鹽、姜絲、油少量,再煮五分鐘即可。大蒜烹調(diào)不宜過熟,否則降低效果。宜忌:胃虛弱不能常吃。目赤腫痛者勿過食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