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基肥 據地力確定施肥量,以有機肥為主,并混入適量的氮、磷、鉀肥和生物菌肥,實施配方施肥。按照無公害梨的生產要求,基肥以經高溫發(fā)酵或漚制過的有機肥為主,混加少量氮素化肥。初果期按 1kg 梨施用1.5~2.0kg 優(yōu)農家肥;盛果期梨園按 4.5 萬kg/ hm2施肥。其中,幼樹施肥量掌握在施 3 萬 ~6 萬kg/ hm2 。施肥方法采用溝施和撒施,其中溝施是指每年在定植溝外挖平行溝,溝寬50cm ,溝深60cm 。將表土混以有機肥和作物秸稈后施入中下部,底土覆在上層,然后充分*水。撒施則是指將肥料均勻撒在樹冠下,然后翻耕 20cm,把肥料翻入土中,然后充分*水。
整*修剪
春季萌芽前定干,定干高度以 0.5~0.6m 為宜。選留東西兩方向的主枝,作為“ V ”字形樹形兩大骨干枝,用布條分別綁縛于相鄰兩個屋脊架的斜面上。當年冬季修剪時對每個主枝進行輕短截。第2年春,即當地柳樹發(fā)芽時進行除頂端20cm 以外兩側所有芽進行鋸條刻芽促生分枝?!?V ”形架建立后,春季將主枝引縛于兩側鐵絲上均勻綁縛與屋脊架的斜面上。 7 月份之前將刻芽所出小分枝用布條均勻牽引綁縛在主枝兩側;休眠期修剪采取長放中庸結果枝、疏剪過長過旺枝手段調節(jié)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改善光照條件,建立骨架結構;生長期修剪采取摘心、扭梢、拿枝等手段促進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快速轉變。第3年樹體骨架基本建立,根據空間將結果枝組均勻引縛于兩側鐵絲上加以固定,根據V 形架面枝條數量疏除回縮多余結果枝,第 4 年成形后修剪以疏枝和回縮為主,成形后 V 形雙干分別為 2.8m 左右,垂直樹高2.2m 左右,冬剪后保留枝量約 3.5萬條/ 667m2左右,結果枝連續(xù)結果3年后回縮更新,用下部強旺發(fā)育枝拉倒用做結果枝。
水分管理
2.3.1 *水 全年 4 個關鍵時期,即萌芽前、花后、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 采用溝灌、畦灌、滲灌、滴灌或微噴灌等。果實接近成熟時應控制灌*,忌大水漫灌。
2.3.2 排水 低洼園地梨園要設置排水系統(tǒng),雨季和大水漫灌時,積水要及時排出。
3.1 細長紡錘形樹形結構 干高 60~70 cm ,樹高 3~3.2 m ,中央*導干強壯直立,其上螺旋輪生分布 25~35 個小主枝或大中型枝組, 枝間距保持 15~20 cm ,主枝或大中型枝組角度小于或等于 90° ,與同部位中心干粗度比 3 ∶ 1 。
3.2.2 初果期 4~5 年, 萌芽前后干繼續(xù)刻芽補枝,其上發(fā)出的新枝,相距 15~20 cm 留1 枝,其余疏除。 中干延長頭在其當年生枝次飽滿芽處剪截, 當樹高已超過 3 m 的長放緩勢促花結果,以果控冠,頂端彎曲后回縮至較弱的發(fā)育枝處繼續(xù)長放以控制樹高。 對中心干側生分枝,去除直徑超過 2 cm 的大枝,競爭枝一律疏除,保持單軸延伸 , 成花后留夠花芽剪截。
3.2.3 盛果期 成形后的細長紡錘形, 保留25~35 個均勻著生在中干上的主枝。 此時需疏除過大的輔養(yǎng)枝,回縮主枝上著生的較大枝組,更新改造成小型結果枝組,保持緊湊樹形,解決通風透光問題。 疏除樹冠外圍和中上部過密枝條,改善光照條件。采取先放后縮方法培養(yǎng)更新結果枝組。徹底疏除枯死枝、細弱枝、過密枝、下垂枝和病蟲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