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ECHA在具體篩選SVHC時,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① 歐洲委yuan會或歐盟成員國向ECHA正式遞交將某一個化學物質列為SVHC的提案;
② ECHA在收到提案后,將其公布在網站上,接受公眾評議60~90天;
③ 如果該物質確實具有表1所示一項或多項危害,則ECHA會將其正式列為SVHC。
對于新加入的SVHC,ECHA還會啟動另一項評估程序——授權(Authorization)。ECHA會委托guan方或第三方實驗室,對該物質在歐盟境內的生產、進口、使用、排放以及替代使用情況進行quan面分析調研,并形成技術報告。
根據(jù)技術報告反饋的實際情況,ECHA會進行quan面評估,結合該物質的危害、在歐盟境內的使用量以及使用范圍,決定是否優(yōu)先向歐委會提議,將該SVHC加入到REACH法規(guī)附件XIV的授權清單中。ECHA會事先草擬一份提案,并接受公眾評議3個月,然后再形成終提案遞交歐委會。在盛夏高溫季節(jié),使用次氯酸鈉噴霧消毒,通過水分的蒸發(fā)帶走熱量,起到冷卻降溫的作用,可防止由熱應激引起中暑,同時還可采用冷水噴霧降溫,使棚舍溫度下降,有利于棚舍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根據(jù)ECHA的工作要求,每兩年至少提交1項授權提案,其中份授權提案于2009年1月14日發(fā)布。
2017年7月,聯(lián)合國GHS制度第七修訂版正式發(fā)布。聯(lián)合國GHS制度作為一項全球化學品危害統(tǒng)一分類和公示制度,自2003年發(fā)布以來已逐步被歐盟、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多個國家/地區(qū)采納,并轉化為本國/地區(qū)的化學品法規(guī)或標準。對于新加入的SVHC,ECHA還會啟動另一項評估程序——授權(Authorization)。大家比較熟悉的歐盟CLP法規(guī)、美國HCS-2012標準以及我國的GB30000系列,都是各國執(zhí)行GHS制度的具體措施。
次氯酸鈉在水中形成的次氯酸不僅可與細胞壁發(fā)生作用,其因分子小, 不帶電荷,故易侵入細胞內與蛋質發(fā)生氧化作用或破壞其磷酸脫氫酶,使糖代謝失調而導致。另外,由次氯酸分解形成的新生態(tài)氧能將菌體蛋白質氧化,消毐劑中含有的氯又能對菌體質發(fā)生氯化作用,從而達到消毒的殺菌的效果。我國危險化學品企業(yè)有八成以上是中小企業(yè),這也使整個化工生產行業(yè)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工藝技術落后、設備設施簡陋、安全管理水平偏低、從業(yè)人員素質不高等。以有效氯的質量濃度為50mg/L的次氯酸鈉溶液作用3分鐘,對大腸菌、金黃色的殺滅率達99%以上;有效濃度為250mh/L時,對枯草菌黑色變種芽孢作用30分鐘,殺滅率為99%以上;有效氯濃度為 500mg/L時,作用5分鐘,可將純化HBsAg抗原性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