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活性碳酸鈣的生產工藝
活性碳酸鈣的生產工藝與生產輕質碳酸鈣大致相同,但在碳化這一工序中應嚴格控制條件,使生成微細的碳酸鈣顆粒,再用活化劑進行表面處理。即將石灰石與煤混合,其配比約7.5左右,于900-1000℃ 溫度下在石灰窯中緞燒,二氧化碳經洗氣除塵后送碳化塔,生石灰進消化槽,用80-90℃ 的熱水充分消化,制成濃度約9%的乳液,進入碳化塔,通二氧化碳進行碳化,當碳化時懸浮液的PH值等于7時為反應終點,此時可引入活化劑,對生成的碳酸鈣進行表面處理。有干法表面處理和濕法表面處理, 通常采用濕法表面處理工藝,因該法可制得活化度高,分散性能好,透明性高的活性碳酸鈣。目前添加活化劑一般有酞酸酯偶聯劑、硬脂酸、木質素等,用量約1%-5%。完成了前面的化學處理后,對料液脫水分離、干燥制得白度高的成品。
生產一般輕質碳酸鈣的工廠,只需對某些設備和工藝加以改進,如改進反應塔、增加溫度控制、氣體流量及表面改性等,即可生產合格的活性碳酸鈣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創(chuàng)造效益。
什么是輕質碳酸鈣?有哪些作用?
輕質碳酸鈣是一種用途極為廣泛的無機填料,目前全國輕質碳酸鈣的生產量中活性碳酸鈣約占12.5%,超細納米碳酸鈣約占5%。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其需求量仍處上升趨勢,尤其是近幾年建筑業(yè)按國家要求將門窗塑鋼化,供排水管道的以塑代鋼,同時造紙行業(yè)堿性施膠技術的推廣及普及和外貿出口量的增加等,更擴大了輕質碳酸鈣的應用市場。從全國市場看,輕質碳酸鈣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尤其是一些特殊材料所需要的專用型活性碳酸鈣、納米碳酸鈣的需求量更是日益增長。
碳酸鈣的鈣含量
因人體胃酸環(huán)境,不溶性的碳酸鈣、檸檬酸鈣與可溶性的醋酸鈣、乳酸鈣、葡萄酸鈣的吸收率幾乎沒有差異。正常人應盡量選擇含鈣量高的碳酸鈣(40%)。嬰兒胃液近于中性,不宜服用碳酸鈣,建議選用不被胃酸分解即能被吸收的葡萄糖酸鈣、醋酸鈣等。2 ~3 歲后胃酸濃度逐漸,可選擇含鈣量較豐富的碳酸鈣。歡迎來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