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針灸的幾種針扎法,以對應十二經病癥
一種叫偶刺
將手直對患者前胸和后背,在疼痛之處進針,在胸前進一針,在背后再進一針,常用以療心痹。這種刺法必須斜針扎入,以防止刺傷內臟。
第二種叫報刺
用于療上下移動,游走不定的疼痛。其方法是將針直接刺入痛處,不立即出針,而用左手在患病部位循按,如再發(fā)現痛點時,則將前針提出,在痛點上再刺。
第三種叫恢刺
將針直刺在筋旁,或前或后提插捻轉,以舒緩筋急。
第四種叫齊刺
在當中直下一針,再在左右兩旁各刺一針。用以療寒邪侵襲的范圍小而部位深的痹證。
第五種叫揚刺
在正中刺一針,在四周再刺四針,均需淺刺。用以療寒邪侵襲的范圍大而部位淺的痹證。
第六種叫直針扎入
用手將腧穴部位的皮膚提起,然后將針沿皮刺入。用以療寒邪侵襲較淺的痹證。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用各種針具,施行一定的刺激方法作用于經絡穴位,灸法主要是用艾絨等物薰灼經絡穴位以防治疾病。
上古時,人們以草熏體表,以砭石或荊棘、骨針等刺激人體,是很早的針灸術?!八^九針,為鐫、網、鍉、鋒、鈹、圓利、毫、長、大針”,除用于按摩外,也有用于針灸者。針灸針主要內容是通曉經絡,選取穴位,控制深度與針灸時間等。
醫(yī)家已善用針灸術。書中還專門記述了用灸法各種疼痛,各部位痙攣、煩心、惡寒等多樣病癥。戰(zhàn)國時代的醫(yī)書《黃帝內經》中多方面記述了針灸的適應癥,并論述了各種臟腑疾病的針灸療法。目前所知較早的金針實物是河北滿城出土的西漢金針。
?中醫(yī)針灸法的作用
疏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fā)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基本直接的的作用。經絡“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運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受阻,臨床表現為疼痛、麻木、腫脹、瘀斑等癥狀。
調和陰陽
針灸調和陰陽的作用就是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向平衡狀態(tài)轉化,是針灸終要達到的目的。疾病發(fā)生的的機理是復雜的,但從總體上可歸納為陰陽失衡。
中醫(yī)針灸法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手法來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tǒng)產生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