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論暴雨天如何處理夯坑的問題:
在現(xiàn)場周圍做好排水溝至少深約1米,寬越80公分,具體根據(jù)實際情況規(guī)劃,邊坡上做好截水溝,防止場地外的地下水匯流到施工場地內(nèi);機械設備、配電箱設防雨設施;強降水來臨之前,應檢查設備的安全狀態(tài),必要時,應將設備轉移至避風方向或放平門架;寫好工曾程日志,平時可做一些實戰(zhàn)演習訓練。
履帶強夯工程項目的單擊夯擊能量是由夯錘錘重和落地間隔兩方面來作用的,落距越大,夯實加固的作用就非常好。單位夯擊能的供認需歸納考慮地基結構和處理深度等等各種因素影響,一般單位夯擊能大小與總夯擊能量成正比,同強夯夯擊的面積成反比。在強夯施工的過程中,施工方要思路清晰,合理地供認地基土體的特性,就一定能取到適宜的參數(shù)值。為了避免強夯工程場所呈現(xiàn)凸起的現(xiàn)象,在土體極限值很大的時分要間斷夯擊能的增加。若操控好這一極限值,終究能夠抵達履帶強夯工程的加固作用。
建筑地基履帶強夯工程處理工法:是將重量100kN以上(到400kN)的夯錘提升到8m以上(到20m)的高度,借夯錘自由下落的強大沖擊動能和所產(chǎn)生的強大沖擊波反復夯擊地基,將夯面下一定厚度(一般3m~6m,10m)的土層夯、壓、擠實,從而減少土的孔隙、增加土的密實性,消除濕陷性,降低壓縮性、提高承載力,并增強地基的均勻性,使地基得以加固處理。
履帶強夯工程在黃土地基影響的因素
1、夯擊過程中孔隙比對地基的影響
履帶強夯工程加固濕陷性黃土地基是黃土在動力作用下由大孔、松散狀態(tài)變?yōu)槊軐崰顟B(tài)的過程??紫侗仁敲枋鼋Y構性變化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濕陷性黃土地基中天然含水量比較小,在巨大的夯擊能作用下土顆粒和孔隙空間性增加,孔隙比減小。但實踐證明,無論怎樣選擇夯擊參數(shù),強夯也不可能將土中的氣體和水全部排出,其夯實變形主要是由于土質(zhì)孔隙中氣體被排出,土顆粒相對移動,重新排列而引起的。經(jīng)履帶強夯工程處理后,土質(zhì)達到密實狀態(tài),孔隙體積可減少約60%。這時土質(zhì)中含水量沒有發(fā)生變化,但是飽和度卻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