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他把磨制鏡片、組裝顯微鏡作為業(yè)余的消遣
他把磨制鏡片、組裝顯微鏡作為業(yè)余的消遣。做商人,那是為了生計;做實驗,那是他的游戲。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微觀的世界,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世界。這使他異常興奮。我們見慣了大自然的美,有了顯微鏡才發(fā)現(xiàn),那個微觀的自然世界也很動人、也很美!列文虎克懷著極大的興趣觀察了許許多多東西的“細節(jié)”。唾液、尿液、葉片、牛糞等,都成了他的觀察對象。他破天荒次利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菌,打破了數(shù)百年來人們的猜測,開辟了征服的新紀元。
1978年,一種新型顯微鏡的靈感,在一次談話中產(chǎn)生了
1978年,一種新型顯微鏡的靈感,在一次談話中產(chǎn)生了。一天,IBM公司蘇黎世實驗室的科學家羅雷爾向德國研究生賓尼希介紹他們實驗室的表面物理研究計劃。31歲的賓尼希提出,可以用隧道效應來研究表面現(xiàn)象??!羅雷爾對他的想法很有興趣。于是,1978年底,羅雷爾就邀請賓尼希來到蘇黎世,一起研制利用隧道效應的顯微鏡。賓尼希和羅雷爾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在1981年研制出掃描隧道顯微鏡。它是顯微技術的又一個革命性的進展,放大倍數(shù)達到數(shù)千萬倍。這種新型顯微鏡的革命性表現(xiàn)在,它是借助隧道效應研究材料表面。因此,它不使用透鏡,對樣品無破壞性,而且可以獲得三維圖像。
長工作距離物鏡有些顯微鏡生產(chǎn)廠商
長工作距離物鏡 有些顯微鏡生產(chǎn)廠商還推出一些工作距離較長的物鏡,這是為了適應生產(chǎn)檢驗或特殊需要(例如高溫臺)而設計的。通常情況下,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高,工作距離(即物象聚焦時,物鏡接物透鏡與試樣之間的距離)越短,為了避免物鏡因工作中不慎觸及試樣或受熱而損壞,于是就設計了這種特殊物鏡。 浸蝕 拋光后的試樣在金相顯微鏡下觀察,只能看到光亮的磨面,如果有劃痕、水跡或材料中的非金屬夾雜物、石墨以及裂紋等也可以看出來,但是要分析金相組織還必須進行浸蝕。 浸蝕的方法有多種,的是化學浸蝕法,利用浸蝕劑對試樣的化學溶解和電化學浸蝕作用將組織顯露出來。 經(jīng)檢查后合格的試樣可以放在浸蝕劑中,拋光面朝上,不斷觀察表面顏色的變化。這是浸蝕法。也可以用沾有浸蝕劑的棉花輕輕擦拭拋光面,觀察表面顏色的變化。此為擦蝕法。待試樣表面被浸蝕得略顯灰暗時即刻取出,用流動水沖洗后在浸蝕面上滴些酒精,再用濾紙吸去過多的水和酒精,迅速用吹風機吹干,完成整個制備試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