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yīng)吉夢相追隨??鬃俞屖嫌H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胡樸安《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jì)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來。"原注:"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按麟麒屬于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麒麟是以旬鹿類的特征為主,融合了龍、馬的特征。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統(tǒng)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統(tǒng)治者帝王、后妃的象征。性善的麒麟,在權(quán)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